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月央行外汇占款剧增 市场资金供给并不匮乏?

2013年10月30日 14: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昨日(10月29日),央行发布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9月份央行口径新增外汇占款达2682.04亿元,创下近五个月新高,而此前公布的9月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仅为1263.62亿元,不足前者一半。

  华泰证券研究员张晶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将直接形成基础货币的投放,因此可以判断从9月至未来数月,市场的资金供给应并不匮乏。”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央行近期连续暂停逆回购。不过,昨日重启,其量也仅为130亿元。

  央行购汇释放流动性

  10月29日,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9月央行口径新增外汇占款大幅增长,9月末余额达253548.68亿元,较8月末的250866.64亿元增加2682.04亿元,增长幅度创下近5个月来的新高。

  此前,央行公布数据显示,9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75179.54亿元人民币,较8月末的273915.92亿元增加1263.6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值高达1418.42亿元,央行口径外汇占款远远超出全口径外汇占款。

  对此,中信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孙炜认为,从数据之间的关系看,9月份央行外汇占款增加2682.04亿元,与银行即期加远期结售汇顺差468亿美元相契合,而央行外汇占款比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多1418.42亿元,主要差异是企业远期净结汇。

  国信证券分析师钟正生认为,新增外汇占款在央行和商业银行间此消彼长,主要是由于央行不得不在季末向商业银行拆出资金,以维护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平稳。此外,央行加大了购汇力度,以平抑再度抬头的人民币升值预期。

  这一预期无疑来自美联储 “令人意外”地暂缓退出QE,以及近期陆续公布的相对抢眼的中国经济数据。9月美联储宣布暂时继续维持QE规模不变,继续宽松预期(美元指数的一路走跌)推动“热钱”回流新兴市场国家。

  张晶表示,9月份外汇占款增量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美国财政问题,导致国际资金在做资金配置的时候,跟上两个月产生了变化。由于中国是一个最大的或者说是最有代表性的新兴市场国家,所以导致资金大幅流入中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可以持续的。”她补充道。

  不过,钟正生预计,在12月议息会议前,美联储可能小幅削减资产购买规模。但QE总规模仍将大致维持稳定,国际资本涌向新兴市场国家的势头也将继续。考虑到贸易顺差阶段性恢复,以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预计四季度外汇占款将整体上超过三季度。

  流动性近期无忧

  昨日,央行在公开市场重启已暂停三次的逆回购操作,此举被认为是旨在缓和近来在货币市场上的紧张情绪,稳定机构预期。不过,仅仅130亿元的放量以及中标利率的走高,仍显示出了央行控制信贷扩张压力的决心。

  事实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从外汇占款的数据来看,市场并不缺少流动性。在6月流动性紧张时,对应的外汇占款数据为下降412亿元,当前的资金进出格局与6月时明显不同。

  记者了解到,央行定期会公布“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及“央行外汇占款”两组数据。其中,“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只反映商业银行的即期结售汇情况,并不包含银行与企业进行远期外汇交易的情况,而商业银行在对客户签约远期结售汇时,需要垫付头寸在银行间即期市场卖出外汇平盘,也会形成外汇流入,最终反映为“央行外汇占款”的增加。

  9月份央行口径外汇资产增量远超全口径外汇占款,说明央行因外汇资产增长而投放的人民币,很大一部分在商业银行体系内流转。张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将直接形成基础货币的投放,因此可以判断从9月至未来数月,市场的资金供给应并不匮乏。”

  大量人民币货币在商业银行体系内运转,会对未来金融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张晶表示,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不过由于债券对资金较为敏感,短期债券市场上可能有所反应,但这只是一个短期的行为。“外汇占款从去年开始波动就非常大,也许到下个月,又会出现很大变化。”

  中信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孙炜认为,今年三季度以来,受到国内出口企稳回升带动贸易项下结汇大量增加,以及美联储延迟退出QE导致跨境资本流入的双重影响,我国外汇流入呈迅猛增加的态势。央行外汇占款规模一直处于高位且不断上升。与此对应,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持续投放的人民币流动性也处于高位。“银行体系流动性虽在个别时点受财政存款变化等因素影响有所波动,但总体上是相当宽松的。”孙炜说。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