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论金融变局下的债市基本面

2013年11月04日 17:11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10月下旬,全国银行业拆借中心数据显示,十年国债达到4.21%、十年金融债突破5.2%,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高点,但信用利率维持历史低位。在金融监管、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趋紧时,国内债市出现了背离经济基本面的变化。

  从2012年起,伴随新增外汇占款的系统性下降,银行间资金成本缓慢抬升。今年6 月的“钱荒”事件是一个转折点,宣示了央行货币和流动性管理思路的变革。三季度以来,央行续发三年央票,停发逆回购,传递了“中性偏紧”的货币调控思路。

  伴随着逐步实施的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和配置策略出现了明显变化。在流动性管理、资本约束和监管加强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加快了资产结构的调整。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主要是提高备付、缩短资产期限、降低纯债、增加非标资产(如信托及资产管理计划等)。保险公司投资更加多元化,传统资产比例下降。

  在利率市场化初级阶段,利率和利差走势并不能完全反映基本面,也不能依赖历史经验来判断投资价值的高低。当前我国的国债收益率接近十年来的高位,信用利差逼近历史低点,这似乎和经济增速放缓、制造业经营风险加大的背景不符,而更多是机构配置调整和流动性管理的结果。

  不可否认的是,央行已建立了结构性短缺的流动性管理框架,提高了市场影响力和利率基准地位,也加速了债市调整进程。三季度以来,企业债发行利率上升超过70BP,相当于三次加息,不少发债企业融资困难,即便金融债也不得不面临发行缩量的尴尬。

  益率、又有政府隐性担保,形成了独特的“制度性红利”。 债市何时回归基本面?首先是要流动性压力趋缓,债券收益率结构重新达到均衡状态。其次,房地产和基建增速回归,社会融资需求下降导致高收益融资品种减少。最后,关键的是金融改革。我们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如何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能否限制地方政府投资建设,有效降低融资压力,例如通过财税制度安排,规范地方债务等。

  (作者系华安年年红定期开放债券拟任基金经理)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