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查个人信用 验证环节易“卡壳”

2013年11月04日 17:18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办理房贷、车贷、申请信用卡都要跟银行打交道,而个人信用记录就成为银行审视客户是否有诚信的重要标准。10月28日起,北京、江苏、四川、重庆、山东、辽宁、湖南、广西、广东9省(市),个人可通过互联网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但记者体验后发现,要想在网上顺利查询到自己的征信记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在身份验证环节“卡壳”概率较大。

  查询环节全体验

  要想查询个人信用报告,首先要进入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https://ipcrs.pbccrc.org.cn),再根据网站提示开始注册。除正确填写姓名、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等基本信息外,还需通过问题验证或数字证书验证的方式确认身份的真实性。

  其中数字证书验证需要插入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所支持的商业银行的UKey,目前该平台支持77家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合作的银行。但其中不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行等京城百姓熟悉的银行。

  经过北京商报数名记者的体验,问题验证信息包括“某年某月某日曾在哪家银行办理过信用卡”、“某年某月某日期间的个人贷款还款金额为每月多少元”、“最近一笔贷款的金额为多少”、“授信额度最高的一张信用卡信用额度为多少元”等。而五个问题必须在10分钟内回答完毕。

  在回答完五个问题后,系统将审核问题是否回答正确。用户必须耐心等待手机短信通知是否通过审核,等待时间一般是24小时内。审核通过者将收到央行征信中心短信通知,包括激活码和查询码,有效期为7天,如过期需重新申请查询。如果审核未通过,则要重新验证。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一个人只能注册一个用户,若首次身份验证失败,用户在重新验证时,需要在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首页选择“用户登录”,而不能重新注册。

  验证环节易“卡壳”

  “2010年×月×日至2013年×月×日,你曾在哪家银行办理贷款,月供多少、还款频率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可能大部分市民一时都无法做出准确回答。

  北京商报记者在查询时也遇到了这样的困难,有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三四年前办理贷款的信息,一时半会还真想不起来,在10分钟的答题限制下,翻箱倒柜找合同、找票据也不可能。忐忑不安地提交了查询申请后,果然还是未验证通过。与记者先后进行查询的两名同事也是同样的结果。

  而且,一旦验证未通过,系统也不会提示究竟是哪个问题不对,再一次进行问题验证时,系统又会提出新的问题“考验”用户。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形是,如果个人征信系统尚未收录客户的任何信息,就无法以问题方式进行身份验证,用户连“答题”的机会都没有。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办理过贷款、信用卡的年轻人,很可能在问题验证这关被直接淘汰掉。

  对此,央行征信中心的解释是,“私密性问题验证”是基于个人在银行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身份信息和信贷交易信息设计的。若个人对办理的信贷业务及自身信用交易状况不熟悉或平常不刻意关注,可能很难回答正确,从而导致身份验证无法通过。同时,若本人的真实信息与征信系统记录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导致个人无法通过身份验证。因此,采用“私密性问题验证”方式的通过率可能会不高。若个人未通过“私密性问题验证”,可转为“数字证书验证”确认身份的真实性。

  那么,使用数字证书验证是否会更容易一些?并非如此,在问题验证失败后,记者想用数字验证方式,结果刚一进入验证页面就傻眼了,虽说该平台支持的银行有77家,但记者手中的UKey都是工、建等国有大行和北京银行的,重新在系统支持的一家银行开卡、开通网银、申请UKey,复杂程度和耗费的时间不亚于直接去征信中心现场查询。

  虽说目前平台可支持9省(市)的居民上网查询信用报告,包括北京、江苏、四川、重庆、山东、辽宁、湖南、广西、广东,但客户可使用的77家银行Ukey并非完全布局在这些地区,例如内蒙古银行、贵阳银行、汉口银行等区域性银行的网点主要还是集中在内蒙古、贵州、武汉等省市。而这些地区并不是个人网上查询信用报告的试点。试点地区的居民很少有这些银行的Ukey,有这些银行Ukey的居民不能上网查信用报告,两者之间形成脱节。

  另外,用户网上提交的身份验证结果非实时反馈。市民先要注册,等待24小时内验证通过,才能进行查询。这是由于平台采用物理隔离的方式确保信息的安全。基于互联网运行的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与基于央行内联网(专网)运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实行物理隔离,平台用于验证个人身份的信息和信用报告信息存储在个人征信系统中,系统每日会对平台的注册和查询申请集中处理,并需要在两网间进行数据交换。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