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同业存单或本月启动 多银行将获试点资格

2013年11月05日 13:53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某商业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就在本月,大额可转让同业存单(NCD)便会推出,获得试点资格的商业银行数量并非之前媒体报道的9家而是10家。

  究竟哪些商业银行将获得这一资格,该负责人并未透露。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报价商、贷款基础利率(LPR)报价行以及货币市场业务的主要做市商,在金融市场运作上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因此应在试点名单中。而此前便有消息称,五大行均已将发行大额可转让同业定期存单(NCD)的试点方案上报至央行。某大型商业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其所在行确实在积极争取首批发行NCD的试点。

  记者从某商业银行获得的该行NCD发行工作推进时间表也显示,相关准备工作应于10月31日前全部完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同业存单业务于本月推出的可能性。

  对于同业存单的发行规模、发行期限、发行方式、定价价值,上述负责人透露,具体细节已于10月上报央行。目前所知,试点行每日可发行四次同业存单,每次允许最少35家,最多不超过100家竞标机构参与竞买。每次竞买时间为一个小时。

  某商业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这一试点过程中,对试点行来说,最大难点之一在于发行时点的把握。他解释说,由于是市场化的利率,对于时点的把握直接影响融资成本,这要求商业银行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财政及货币政策的变动方向足够敏感,而且内部有良好快捷的沟通机制和资金管理架构,在同业存单发行的授权及组织模式上,既要做到部门职责相对明确,又要给予一定的灵活性,保证根据市场的变动做出快速的反应,把握市场机会。

  根据定义,同业存单是指由商业银行面向金融同业机构发行的、期限固定、面额固定、利率参照同期限Shi鄄bor、可以转让流通的存款凭证。对商业银行而言,同业存单是重要的主动负债工具、流动性管理工具和货币市场资产配置工具。

  作为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同业存单业务,尤其是其利率水平备受瞩目。有专家认为,由于在银行间市场可交易,同业存单的利率随央行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以及发行机构的信用水平动态变化,其价格与市场利率更为贴近,而与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关联度较低。从理论上分析,同业存单的利率应低于同业存放和票据转贴利率,高于质押式回购和同期限拆借利率。如产品间存在明显溢价,则存在市场套利机会,并且由于价格透明且变动较快,产品间的价格传导速度会加快。同时,同业存单以Shibor报价为基准,实际上增加了以Shibor中长期报价为基础的资产配置,以Shibor为标的的衍生产品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有媒体此前评价说,目前银行间市场短期的资金已经市场化,推出大额可转让同业存单实际意义不大。而记者从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同业存单业务市场的发展加强了商业银行对Shibor市场长期利率的反映,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活跃商业银行相关的利率类金融产品交易。

  事实上,早在16年前,我国就已出现了第一张大额可转让存单。1997年央行暂停审批银行的大额存单发行申请。大额存单业务被终止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缺乏统一的大额存单交易市场以及其交易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盗开和伪造银行存单进行诈骗等犯罪活动,大额存单市场的发展情况不乐观。

  不过,有关专家表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金融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银行传统盈利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日益严峻的金融形势和激烈的竞争迫使银行必须不断进行金融创新,银行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均大幅提高;其次是国内证券二级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规模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保证了同业存单的可转让流动性;同时当前的市场技术手段能够保证同业存单流通的安全性,减少了以同业存单为媒介的犯罪活动。杨洋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大胆推测,由于NCD的推出,我国将在2016年前完成利率市场化过程。大额同业存单的推出对部分行业也意味着挑战。兴业国际信托副总裁司斌就表示,大额同业存单业务的推出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加快。随着利率市场化,信托行业的红利空间将大大压缩,例如在项目的资源、资金的来源以及盈利空间方面都对信托行业形成挤占。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