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地方金改一招推进满盘皆活 开启下一轮经济新增长

2013年11月07日 13:59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中国全面性的金融改革步伐已在各项政策中悄然加速。自温州金融改革以来,泉州、深圳、珠海等地金改逐步走向深入。最近,国务院批准上海设立自贸区,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一系列金融改革有望在自贸区内先行先试;加之山东、义乌等地方加入,金改“接力赛”正在火热进行,地方金融改革已被推向前台。

  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

  中国经济网记者梳理发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允许先行先试的情况下,不少自认有条件的地区也纷纷加入向中央政府上报本地区金融创新改革方案的行列中。殊不知,金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经过科学规划,充分论证,方能有序推进。作为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区域性金融改革一定要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区域特征。

  从我国这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看,对外开放不但提升了国内标准,而且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规则制定也倒逼国内体制改革。自贸区将打开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大门,贸易便利化将倒逼市场准入限制的改革,投资自由化将倒逼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金融国际化必将倒逼资本项目开放加速。

  需要指出的是,这其中最大的看点在服务贸易。目前我国服务业贸易在国内经济和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小,与经济大国地位不相符。主要表现在服务贸易竞争力不足,出口能力偏弱,常年处于逆差当中;服务贸易较为低端,出口多属于旅游服务、软件外包、金融支付服务等传统领域,同时大量进口高端服务,如专业咨询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多是和生产结合在一起的服务,而国际竞争趋势是由生产包含服务转向生产与服务的分化,制约了我国服务出口的竞争力。

  自贸区的建立对未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带来重要契机。据了解,目前自贸区申报方案拟定金融、贸易、航运等领域的政策开放,并寻求管理、税收、法规等方面的创新。这些举措一旦付诸实施,对港口、物流、贸易、地产、金融等行业构成的长期利好值得期待。

  一招推进 满盘皆活

  未来中国金融改革依靠什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出席大连达沃斯论坛开幕式时表示,经济体制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是金融改革,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并不是想仅做巧事,事半而功倍,但我们还是愿意求得“出一招能够影响全局乃至满盘皆活”的效果。

  “求得出一招能够影响全局乃至满盘皆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认为,“这一招”是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他说:“包括金融在内的市场化改革,其核心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金融领域的改革也是处理好金融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改革行政审批体制,放权给市场,一招推进,满盘皆活。”

  易宪容指出,就当前中国金融市场来说,仍然是政府为主导。政府不仅主导了金融市场价格机制,主导了金融市场发展规模,也主导了金融市场资金流向及利益分配关系。国内银行业能成为利润水平最好、经营风险最低的行业,是政府政策性资源注入的结果,是通过政府的政策把分散的存款人的利益转移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利润高低并不取决于银行的有效经营,而是取决于政府政策。为何民营资本都希望涌入这个市场,就在于能够获得政府的政策性资源注入,但其经营风险则由国家或全体人民来承担。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不利于有效的市场竞争,更不利于金融资源有效配置。

  在杨涛看来,地方金融的发展,正是在为国家层面的金融体系夯实基础,这表现在金融“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于“硬件”,如为了促进地方金融规范发展并且推动制度试点,地方可以推动金融法制建设,成为国家金融法制的重要补充。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温州的民间金融规范等,都在此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对于“软件”,当前如金融信息和设备、支付清算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不仅对于地方金改深化起到重要支撑,而且有利于地方提升金融竞争力。

  金融改革开启下一轮增长

  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中国全面性的金融改革步伐已在各项政策中悄然加速。7月20日起,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8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盘活货币存量。9月6日,中国时隔18年重启国债期货交易。央行行长周小川在9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提出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10月8日,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将开始实施,提高企业并购重组效率。

  金融改革成为开启下一轮增长的关键,这已经成为共识。但是,金融改革一定不能跑偏,而是要围绕发展金融最初的目的来进行。这个核心是什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当前金融改革的总体思路,应当是围绕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展开。

  巴曙松说,中国金融体系的功能和结构主要围绕着为重工业初期的制造业和固定资产投资服务,通过利率管制人为压低资金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正规金融体系支持的往往是重资产的大企业,轻资产的服务业、农业、科技等企业的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后者恰恰是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同时,银行体系“短借长贷”期限错配风险不断积累,迫切需要金融市场提供包括权益性资金、市政债、民间资本等多元化融资方式。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认为,金融改革涉及多方面内容,要素、组织、监管等缺一不可,具体包括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加强金融监管。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新一轮改革应该在过去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快进程、提高效率。金融改革应该是在实体经济非常发达和均衡的基础上才能推出来,利率市场化的重心是产业资源和产业要素,只有这些资源和要素均等了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和积极性。

  市场化仍将是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脉络。李克强总理指出下一步要推进的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取向”,明确了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制度预期。(记者 蒋诗舟)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