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万科瞄准社区金融 评:融合是大势所趋

2013年11月07日 14:40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这两天,两起房地产企业进军金融业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是万科参与了徽商银行H股的发行,一是越秀地产宣布要约收购香港创兴银行。联想到早些时候中国泛海控股集团、鲁能集团、绿地集团、复地集团等企业进入银行业的新闻,如今房地产企业进军金融业俨然成为了一种风气。由此,业内人士甚至在说“房地产金融时代正加速到来”。

  事实上,万科最近2-3年一直在筹划为其管理的社区提供金融服务,而且已经尝试与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在杭州的一个项目中合作,但目前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多年来万科管理层一直在寻找一家中型区域性银行进行合作。

  事实上,包括万科在内,房地产大佬们从来不掩饰他们对打造专用融资平台的兴趣。的确,房地产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行业,而在当前的中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仍是资金最便捷的来源,两者的联合似乎可以起到强强联合的效益。当然,也值得警惕的是,房地产和金融业的过度融合,会不会进一步放大房地产行业出现泡沫的概率?

  房企看上银行的原因是什么?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房地产本身就是一个跟金融行业密切联系的行业。在过去,中国的开发商大部分就是一个皮包公司,或者说是一个资源整合者,它的金融属性偏弱,融资主要是通过外部融资,比如向银行、信托、基金融资。

  万科等企业收购银行或者是金融机构的目的很明确,把开发行业跟金融业进一步融合,可以为它们的融资提供便利,同时还可以在产业链方面做一些衍生服务。比如说通过发放各种金融类的卡,在消费方面使业主的消费跟万科、跟金融发生联系,这样可以为万科的所谓非房地产开发、名誉创造更多的价值。

  万科总裁郁亮在内部邮件中说,投资徽商银行是在打造万科的社区生态服务系统。他此前曾多次提到,万科做商业也是为了更好地做住宅业务,以社区商业为主;长期来看,住宅开发仍是万科的主营业务,不会改变。

  杨红旭表示,如果说金融有线上线下的话,这就是一个线下的服务,基于万科的社区、业主,在线下生活中的一些消费和服务,正好跟阿里巴巴形成鲜明对比。杨红旭指出,网上购物是不分界线的,不管在哪里,在哪个城市都可以跨区域、跨行业地进行购物,但万科这种模式是基于区域性、基于小区、基于小区的业主,属于线下的服务。

  万科这次所谓的整合自己所拥有的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消费服务,包括金融服务提供一揽子的融资计划,这也是另外一个趋势,就是跟线上消费购物、服务相并列的线下服务,主要还是挖这块的消费潜力。

  有人担心,进入金融领域后,万科会不会发展成一个投资公司?杨红旭表示,短期来看,可能性不大。这要看万科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历史阶段的匹配度,目前中国的住房市场没有饱和,甚至说远没有饱和,万科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依然是以房地产住宅开发为主业,因为市场空间还比较大。假如说10年之后、20年之后,中国的住宅开发已经饱和、平稳了,万科靠增量做开发已经难以维持所谓的营业额,包括利润率的要求,那么它可能会转向,由收益的新增开发,转向服务于既有的一些老社区,包括提供所谓的商业持续管理经营。杨红旭指出,房地产跟金融的融合,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一个大趋势。

  有专家认为,金融与地产融合发展的时代正在来临,在利益放大的同时,风险也会成倍放大。比如,日本就曾发生过地产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互相参股、交叉持股,造成大量房地产公司以及与其相关的金融机构倒闭的现象,并由此造成巨额不良资产。杨红旭认为,中国目前还依然看不到房地产泡沫,因为中国的金融监管比日本当年要严格很多。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