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库存高企 植物油中性偏空

2013年11月15日 14:17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参加“第八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的部分专家预计,因全球植物油供应与库存在2013/2014年度大幅增加,令植物油走势中性偏空。但消费的好转令马来西亚顺利完成棕榈油去库存化过程,作为植物油三巨头之一的棕榈油有望从“下跌追随者”跃为“反弹领头羊”。

  供应剧增 重创植物油

  业内人士介绍,植物油中棕榈油、豆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占整个植物油消费的比重超过85%。2013/2014年度三大油籽(大豆、菜籽、葵花籽)产量增量加上棕榈油产量增量形成的潜在供应增量达900万吨左右,远高于全球植物油一年平均消费增速的500-600万吨。

  永安期货研究中心夏秋子介绍,按照《油世界》的数据,总体来看2013/2014年度全球植物油仍是一个增加库存的年份。年度期末库存将增加121万吨至2257万吨,库存消费比继续上升。

  她认为,从供应以及库存增加的角度看,2013/2014年度植物油行情难有起色。但是品种间的强弱关系可能发生转化,去年是棕榈油领跌,今年有可能是豆油、菜籽油限制涨幅。

  与会的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油脂部副总经理王庆也认同这一看法。他表示,油脂市场没有趋势行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去库存化;当油脂跌到绝对价格之后,可能会得到支撑,但充足的供应使市场难以演绎明显的行情。

  此外,油脂备货旺季已经过去,11月油脂消费依旧乏力。今年1-9月份国内豆油表观消费量为942万吨,去年同期为953万吨,同比减少1.23%。中期研究院吴媛瑾认为,今年9月份国内豆油消费同比处于历史偏低水平,显示出在9月双节备货行情趋于终结以及终端对后市油脂行情看弱的情况下买货意愿不强。而鉴于10月国内油脂市场处于消费淡季,且外盘油脂油料市场基本面泛善可陈,国内豆油消费量仍将维持在偏低水平。

  棕榈油有望脱颖而出

  在植物油市场走势低迷背景下,多位与会人士相对看好棕榈油表现,主要依据是马来西亚库存下降以及生物柴油燃料需求的扩大。

  “棕榈油是油脂市场的一个秘密武器,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话题是生物柴油,生物柴油对于植物油的价格是有着深远的影响。”英国LMC国际有限公司主席James Fry在发言时说,从2007年开始,植物油价格波动的行为已经被证明为原油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们和主要油脂品种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渗透。正是这种生物燃料的关系,把植物油和原油价格紧密联动起来。布伦特原油给油脂设定了价格波动的最低点,而棕榈油的贸易价格最接近底部的原油价格。因此,要了解植物油市场的变动,必须清楚棕榈油的价格演变。

  从市场表现看,在棕榈油库存压力和豆类下跌调整的配合下,去年下半年棕榈油经历了一次大幅下跌,并且领跌其他油脂。在2013年1、2月份的时候,国际市场豆油/棕榈油价差扩大到400美元/吨,国内现货豆油/棕榈油价差扩大到2700元/吨的创纪录水平。

  然而,随着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的下跌,棕榈油消费明显好转。2013年1-9月,马来西亚累计出口棕榈油133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91万吨,而同期产量仅增加53万吨,库存从1月底的258万吨下降到6月的165万吨低点之后再缓慢上升到9月的178万吨。

  夏秋子认为,棕榈油价格大幅下跌之后消费好转的另一个数据上的佐证是欧盟进口用作生物柴油燃料的棕榈油明显增加。按照《油世界》的数据,2013年前7个月生物柴油用棕榈油的进口量为245万吨,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50万吨。并且这些增量大部分都进口自印尼,对马来西亚出口增量的贡献较小。

  不过,今年5月、10月欧盟对阿根廷和印尼产生物柴油先后开始征收暂时和正式反倾销关税,使得后两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生物柴油产业遭受重创。之前,2009年3月欧盟对美国产生物柴油征收反倾销关税,直接导致美国之后今年向欧盟的生物柴油出口几乎为零。主产国生物柴油的发展规划目标可能缩小,以及生物柴油概念的弱化,令市场人士担心会否影响棕榈油的消费。

  而英国Godrej国际有限公司董事Dorab Mistry则认为,虽然欧美生物燃油消费受到影响,但对全球价格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在亚洲地区,以印尼为首的东南亚生物燃油需求不断增加,在中国也在不断地进口生物柴油,而且也可以看到地缘需求在不断地改变,从欧美向亚洲不断扩散,整个棕榈油的价格区间依旧保持稳定。 □本报记者 王超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