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邮储银行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落幕

2013年11月22日 14: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邮储银行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落幕
嘉宾颁奖现场合影
邮储银行副行长曲家文致辞

  中新网11月22日电 11月1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教育部支持、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主协办的全国性大学生互联网公益赛事——邮储银行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总决赛在北京圆满落幕。来自上海电力学院的driveit.cn团队和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的雏才智盛从参与总决赛的260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全国总决赛本科组和专科组桂冠。

  在颁奖典礼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和中国互联网协会的相关领导亲临现场,邮储银行、中国移动飞信、海尔商城等企业相关领导应邀出席,1500名参赛师生与业界专家共同回顾了大赛的比赛历程,并在现场揭晓了本年度大赛总决赛各奖项的归属。

  据介绍,“邮储银行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自2013年3月中旬启动以来,历时9个月,从初赛、复赛到全国总决赛,吸引了全国2200所高校16万人的积极参赛,直接参赛团队近5000支,成为本赛事参与人数、参与团队最多的一届。在大赛举办过程中,在全国举行了近10场分赛区启动仪式和150场左右的入校巡讲活动,并在沈阳、青岛、福州等城市举行了菁英训练营启动仪式、师资研修班和校企交流等活动。

  作为此次赛事的主协办方,邮储银行在大赛举办过程中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大赛开赛以来,邮储银行不仅结合自身的网络商务应用需求为参赛团队提供了多个竞赛选题,同时选派150位企业教官直接参与对参赛学生的项目指导。与此同时,为了能够让参赛团队对现代金融业有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邮储银行还依托3.9万多个网点遍布全国的优势,为参赛同学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项目,并在暑假期间在全国30余家分行推出了包括企业实习、社会调研、“校园手拉手”在内的菁英训练营活动,赢得了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更为重要的是,邮储银行针对富有创意且需资金支持的竞赛设计方案,专门拨出资金资助参赛团队顺利完成竞赛方案,极大地调动了参赛团队的参赛热情和实践参与度,成为本届赛事的一大亮点。

  邮储银行副行长曲家文介绍,在网络商务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邮储银行秉承“普惠金融”理念,积极构建创新的电子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广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视银行、网上银行,拓宽智能化、便捷化、立体化渠道服务。他表示,互联网经济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平台,支持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这一有意义的赛事,帮助大学生创造出一批有创意、能落地的优秀互联网商业项目,为培养熟悉网络商务,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提供条件,符合邮储银行普惠金融的理念,是邮储践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邮储银行以前瞻性的目光关注金融行业网络商务创新,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荣获由中国互联网协会颁发的“2012-2013年度中国互联网公益企业大奖”。

  对于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也给予高度评价。国家信息化专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梅绍祖指出,大赛的举行不仅融入到高校的网络商务教学环节,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搭建了平台,依托大赛促进网络商务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陈禹认为,网络商务的发展让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创新性人才培养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高校进行积极实践教学的教育改革,大赛正好为高校提供了一个直面网络商务发展、洞察企业需求、把握行业发展的新平台。

  大赛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刘芳表示,网络商务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在网络商务发展呈现出应用多元化、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化的趋势之下,创新与应用成为网络商务发展过程中不变的主题。自2007年首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启动以来,大赛依托中国互联网协会、企业和高校搭建的共享平台,以企业真实的网络商业案例作为竞赛题目,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竞赛模式:聚焦网络商务发展、促进网络商务人才培养,促进网络商务创新。在连续举办六届之后,赛事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大型赛事。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广泛联合,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网络商务创新,推动互联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不断创新的赛事宗旨,正在大赛举办过程中逐渐成为现实,其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促进高校学生创业就业以及培养创新性高素质网络商务人才的积极意义也逐步显现。(中新网金融频道)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