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转战移动支付市场 抢食8000亿元蛋糕

2013年11月22日 14:38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支付宝和腾讯微信发力手机支付,开始和银行展开新一轮竞争

  移动改变生活,现在看来已经不是某个商家的广告语。

  支付宝近日与银泰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消费者在银泰可以无现金消费,拿出支付宝钱包直接在全国37家银泰百货、银泰城门店享受手机支付服务。

  腾讯微信也刚刚在广州公布了九大接口能力,“微信支付”正式面市。据悉,只需绑定银行卡即可在微信内、公众号内、APP中,以及身边随处可见的二维码,简便快捷地完成付款。

  这一切,都挑战着原本独霸线下支付业务的银行。当然,这个支付领域的“大佬”早已经磨刀霍霍,准备迎战。

  据悉,目前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已经展开手机支付业务,向近场支付领域进军。

  据介绍,用户只需在具有NFC功能手机上安装应用程序并加载银行电子现金账户,关联借、贷记账户,即可在中国银联具有“闪付”标识的POS机上实现无现金、无卡片的手机支付。该业务覆盖了商业零售、公共交通、加油站、餐饮、影院、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地。

  “预计2013年全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会超过8000亿元,是去年规模的五倍以上。”市场分析人士称。

  在这样巨大的蛋糕面前,银行、电商又将开始一轮新的鏖战。

  银行“翻新”坚守优势领域

  央行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第二季度,电子支付业务量快速增长,其中移动支付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62.45亿笔,金额251.0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1%和24.62%。其中,网上支付57.87亿笔,金额247.8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87%和24.10%;电话支付0.86亿笔,金额1.08万亿元,同比分别减少6.07%和13.53%;移动支付3.71亿笔,金额2.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70%和363.92%。

  “商业银行也紧跟脚步,在大力发展网上银行后,转战近场支付领域,借助移动支付的强大功能,坚守自己的优势项目,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挑战。”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指出。

  2012年6月,建行发行国内首张SD卡模式的移动支付信用卡产品,2012年12月,与中国电信合作在深圳发行国内首张SIM卡模式的移动支付信用卡产品。手机支付卡支持非接触支付和远程支付,代替传统信用卡进行现场支付。

  浦发银行近期也与中国移动联合推出NFC手机支付移动金融2.0版。

  广发银行分别在去年年底和今年6月推出手机支付SD卡和移动SWP-SIM卡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并在前期正式发布“广发智付”的移动支付品牌。

  也是在今年,招行携手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基于SWP-SIM卡模式的“中国移动招行手机钱包”的手机支付产品,将移动支付芯片加载在SIM卡中。在此基础上,招商银行与OPPO的合作实现了将银行卡功能直接加载在内置了安全芯片的3G手机。随后又联合三星电子,升级“手机钱包”和“手机银行”应用,全面支持三星三大旗舰机型。

  “银行原本在支付领域就有很大的优势,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这种趋向于便捷性和灵活性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各家银行的竞争也显得更加激烈。”业内人士称。

  互联网企业挺进线下

  当然,参与竞争的已经不再只是银行之间。从互联网金融企业日渐活跃的时候,银行就在某些领域失去了原本的垄断地位,现在这个领域再添了手机支付。

  11月15日,银泰商业集团与支付宝钱包达成战略合作。消费者在银泰可以无现金消费,拿出支付宝钱包直接在全国37家银泰百货、银泰城门店享受手机支付服务。截至15日,已有29家银泰门店的所有收银台已支持使用支付宝钱包付款,而其他门店及收银台也将于近日开通。这也是支付宝钱包作为独立品牌发展,且用户数接近1亿、手机支付用户数超过1亿以来的首次线下亮相。

  “扫码适合网络环境较好的场合,手机没网络也能用声波支付,而且只需3秒钟。”相关人士介绍。由此,银泰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实体店引入支付宝钱包支付的百货连锁公司,支付宝挺进线下。

  互联网巨头腾讯自然没有缺席。

  据悉,腾讯微信在广州举行首次“微信·公众”合作伙伴沟通会。使用微信5.0版本的微信支付功能并绑定银行卡,可以通过扫码的方式直接购买咖啡、零食,打印照片,为手机充值,还能遥控空调、电视。在网络环境好的情况下,整个支付过程十分顺畅,平均10秒钟即可完成整个支付过程。

  安全风险仍是隐患

  随着虚拟化交易比重上升,安全风险也成了普遍担心的问题。手机支付工具操作系统和不规范的应用下载,钓鱼网站、木马程序频出,严重影响移动支付的终端安全环境。此外,如果用于近场支付的手机一旦丢失,盗刷的可能性极高。

  “我就不会大面积使用移动支付手段,因为风险太大,如果购买小东西还可以,如果是大件,或者是重点业务,我不会采用手机支付。”一位金融界人士告诉记者。

  但也有学者表示乐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分析认为,中国网络支付安全风险可控,而且趋势向好。他认为,中国网络支付行业在短短十多年间从零自然增长到4万亿元规模,如果没有过硬的风险控制和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这样的规模不可想象。过去数年国内支付企业在安全领域的投入相应较多,因此风险控制技术比较领先。

  据悉,目前在国内网络支付市场风险水平约为0.01%,包括支付宝在内主流支付机构风险水平更是明显低于该水平,而这一风险水平在国际网络支付市场普遍为1%-2%。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移动支付由于木马、病毒威胁更少,安全性要高于PC支付。  记者 曹 蓓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