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年末揽储大战升级:银行版余额宝或出炉

2013年11月23日 08:5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银行为了应对年末“大考”,往往会在存款利率、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上动作频频,今年也不例外。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深圳、北京等地已经有银行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

  今年揽储大战的看点在于民生银行推出了新玩法。有消息称,该行将推出一款新型电子银行卡,该产品预计年化收益率为5%左右,其原理或与余额宝类似。业内人士指出,凭借互联网金融的热潮,民生银行如果动作够快,或许可以在年末的存款大战中大获全胜。

  存款利率市场化在以市场自发方式推进的同时,监管层也勾画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未来的路线图,有消息指出,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存款保险条例》,利率市场化加紧提速。

  揽储大战开打

  银行的揽储大战总会在年末如期打响,今年也不例外。据了解,全国各地已经有银行开始上浮存款利率。

  与去年的不同之处在于,今年底市场资金面更为紧俏,机构比去年“缺钱”。虽然本周央行向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缓解了资金面压力,但是11月20日的银行间质押式回购隔夜品种加权平均利率仍达到4.11%,银行间利率中枢从10月下旬开始就持续在高位运行。

  而去年的11月20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隔夜品种加权平均利率只有2.25%,直到12月31日才突然飙升至3.86%。由此可见,今年资金面的压力比去年大得多,银行可能因此在揽储方面有更多动作。

  有的银行在9月底就开始未雨绸缪。例如民生银行华南地区一分支机构就决定将2至5年期的定存利率全面上浮10%,2年期利率从3.75%上浮至4.125%,3年期利率从4.25%上浮至4.675%,5年期利率从4.75%上浮至5.225%。以5年期计算,上浮之后,储户每存10万元,5年之后可以多得2375元收益。

  除存款利率以外,银行理财产品也进入“跨年行情”。10月21日,有银行的客户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频频推荐其理财产品:“一年期TRS收益率6%”、“明天有半年期产品,收益率5.5%;一年期产品,收益率5.8%……”

  多位银行客户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10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这意味着银行揽储大战已经全面打响,期间投资者有望获得比前三个季度更具吸引力的理财产品收益率。

  银行版余额宝

  近日有消息指出,民生银行计划在12月推出一种新的电子银行卡,用户存钱之后,可以享受无门槛、“T 0”和5%的预期年化收益率。

  据悉,该产品是民生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一个拳头产品,它依托于民生银行的直销平台,民生银行将和汇添富、民生加银两家基金公司携手研发。目前银行和基金公司的技术人员正通宵达旦在其北京总部进行封闭式内测。

  业内人士猜测,这种产品在设计上会与“余额宝”类似,如果民生银行的新产品能够在年内“上架”,可能打乱过往存款大战的格局。

  数据显示,6月13日上线的余额宝以平均每天近5亿元的增速在扩大。业内人士指出,银行如果推出类余额宝产品,会比电商产品更有吸引力。

  “之前很多投资者把不需要用于网购的资金都打进余额宝,用钱时先把钱打回银行再取款。如果银行本身有这种产品,使用起来会更加便利,给投资者的体验会优于电商。”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货币基金过往的收益率来看,接近5%的年化收益率较为普遍,而这一收益率水平已经与目前的5年期定存利率相当,投资者有望在这轮年末揽储大战中获益。

  利率市场化“啃硬骨头”

  无论是存款,还是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市场都以自身力量尝试冲破存款利率上限的束缚,利率市场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本周,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指出,接下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分三步走。第一步,以建立公平、公正、充分竞争的约束激励机制为重点,着力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第二步,探索建立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框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根据国情逐步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以数量型为主向以价格型为主转变。第三步,在条件基本成熟时,择机放开存款利率管制。

  “三步走”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新路线图出炉。不过,有不少市场人士担心利率市场化会对中小型银行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有银行倒闭,储户的存款将面临巨大风险。

  有消息称,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存款保险条例》,最早将在年内出台。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进表明监管层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决心,改革进程将加速。《存款保险条例》一旦推出,意味着存款利率市场化将得到有力保障,储户的储蓄风险将大大降低。

【编辑:吕思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