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前海股交中心创新私募债融资

2013年12月10日 13:4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自建立以来,“新型市场化融资平台”的理念就贯穿始终。12月10日,《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梧桐私募债业务规则(试行)》发布,提出企业可自主发行、发债模块化管理、投资人实行分类准入与产品适配等多项业内首创举措。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企业而言,定制化的融资方案、简化的手续及一站式的服务使企业仅需用较短时间即可完成私募债全套备案、发行、认购、登记工作。该中心已形成并向市场推出“天地金信”四大系列、多款梧桐私募债产品。随着《规则》的正式发布,梧桐私募债业务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该中心挂牌企业2678家,已有数十家挂牌企业签订了发行私募债的意向合同。

  交易发行强调市场自治

  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则》的发布充分体现了市场自治原则,强调将选择权交给市场。

  在发行上,《规则》对融资企业的公司性质、组织形式等不做严格限制,发行主体包括境内依法注册的公司、企业及其他商事主体。对融资者不设任何财务指标和发行限制条件,仅对发行方式的非公开性、资金用途的合法合规性等做原则性规定,将准入的选择权交还给市场。在投资方面,实行“买者自负”原则,将投资者分类准入与产品适配作为风险控制与业务创新的起点,从而与公开市场形成显著区别。

  该负责人称,目前公开市场通过对市场参与者的严格监管和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来达成市场管理和风险监控的目标,从而使融资者面临很高的准入门槛,而且要求有较多的参与机构提供信息服务,这种管理方式看似主动,实则效果不佳。鉴于场外市场与公开市场有本质的不同,更应从投资人端来控制风险和开展业务创新。

  该中心将投资人分为6类:A类为金融机构,B类为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产品,C类为专业投资人,D类为成熟投资者,E类为内部人,F类为中心认定与特定产品匹配的其他合格投资者。通过分类,建立相应的准入标准,同时采用产品适配原则,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风险,也有利于业务创新。

  目前投资梧桐私募债的投资者或参与机构既涵盖对风险把控严格、对投资标的要求较高的银行,也包括深圳担保集团、深圳高新投、安信证券、交银国际信托、融通资本等具有丰富投资经验和较强风险判断能力的专业机构。

  《规则》规定,在私募债发行、转让及偿付过程中,由私募债参与主体相互评价,中心将根据前述评价累积信用记录。中心对私募债业务的后期管理将常态化,除《规则》对参与机构参与私募债管理做原则性规定外,中心将制定相关细则,以服务的形式去化解风险。

  模块化管理更便捷

  为了降低中小企业发债成本,提高发债效率,《规则》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经营特性,对产品设计及参与机构进行模块化管理,凸显企业个性化需求,使发债更为便捷简单。

  “目前融资市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产品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往往高度标准化,忽视了投融资双方的个性化需求。”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规则公开、市场自治;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原则下,梧桐私募债对产品设计及参与机构进行模块化管理,将融资者的准入、产品要素的设计、聘请哪些参与机构等决策机制交给市场,参与方可以做灵活选择,就像玩乐高积木一样任意“拼装”。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规则》允许融资者自主发行。目前期限最短的一只私募债是信合2号,期限只有61天,采用企业自主发行方式,整个备案发行流程只用了15天时间,充分体现了梧桐私募债产品的高度灵活性。

  为了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特征,该中心在中小企业私募债领域首次将非公开发行方式分成定向发行和募集发行,并且允许融资者一次备案,有效期内多次发行,从而简化备案程序,提高融资灵活性。

  定向发行比市场上现有的同类金融工具有极大的效率优势。采用定向发行时,在一定前提下允许融资者以简化的文件完成备案和发行程序,完成整个备案只需“三证两表一决议”(三证即企业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公司章程,两表即私募债备案登记表、定向发行表格,一决议即企业发行私募债决议),大大简化备案发行材料和流程。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