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社区银行悄悄开到家旁边 银监会:需持牌经营

2013年12月13日 09:20 来源:浙江在线  参与互动(0)

  不经意间,一些市民发现,杭州不少小区附近多了一些金融便利店。这些网点不足50平米,布置较为简单,有一两个人值班,既不同于自助银行网点,更不像一般银行支行网点。

  这些金融便利店其实是目前多家银行致力推广的社区银行。有的以“金融便民店”或“社区金融服务中心”的名字出现,有的称之为直销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一场对于“最后一公里”客户的争夺战役正悄然打响。银监会日前下发通知,鼓励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不过,需要实行持牌经营。

  金融便利店遍地开花

  一家30平方米的小店面,两面是玻璃门墙,里面不大的空间里隔成两间,朝外的一间摆放着一台取款机、一台存取款一体机,还有一台多媒体机。朝里的另一间则是设施相对简单的办公室,有一个工作人员为市民提供咨询服务——这是联合银行设在杭州三墩的一家金融便利店。这家金融便利店位于城西古墩路和申花路口的剑桥公社底铺,没有一般营业网点常见的高柜业务(即储蓄业务),但是常见的业务,如存取款、办卡、理财、贷款等,都可以通过自助设备和人工指导,在这个金融便利店办理和申请。

  为方便客户咨询,工作人员值守时间为周一到周五的12点至下午2点,以及下午5点到晚上7点。如果有客户在操作自助设备时有疑问,可以求助工作人员指导。此外,工作人员还接受信用卡、贷款的办理申请,下班后将资料交给支行。

  “这样的便利店我们现在开了五家,大多在三墩、丁桥、蒋村等城郊结合地方。”杭州联合银行零售业务部副总经理助理李丹表示,这类便利店起初不为人看好,但时间一长来办业务的人越来越来,“我们有一家金融便利店今年开业8个月,已新增了580万存款,理财产品销售量达到1038万元,发放了95张信用卡和113张社区卡,同时为周围的小经营户发放了不下500万贷款。”

  社区银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社区金融”这一概念兴于利率市场化深入以及互联网金融突起之时,其直接切入社区终端,解决“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问题的做法,是传统银行业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努力之一。

  除联合银行外,目前多家银行都有进军社区的动作,比如股份制银行中的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还有部分城商行等都在迅速扩张社区金融服务点。

  与杭州联合银行选址多在城郊结合处不同,民生银行则把金融便利店在设闹市区,今年8月,民生银行“小区金融智能服务中心”入驻金都华府。65岁的陈大妈住在金都小区,银行“小区金融智能服务中心”未入驻时,她每月均有跑银行习惯,办的都是交水电费、煤气费等业务,排队得老半天。这家社区金融服务站投入运营后,经银行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几次“辅导”,陈大妈用上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机具已非常娴熟。

  “我们就是着力打造家门口银行,只要一张银行卡,就可满足客户开电子账户、购买理财产品、申请贷款等需求。同时还能为小区居民定向办理贷款。”民生银行工作人员人介绍说。

  在丝绸市场边上,华夏银行面积约50平方米的门店正在抓紧装修。“快的话,年底前后能开业。”华夏银行杭州分行相关人士说,小区银行正成为银行争夺小客户的另一个战场。

  社区银行需持牌经营

  目前社区银行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社区支行。之前很多城商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都曾设立了一些社区支行,这类支行与普通支行并无实质差异,只是业务范围针对小区范围。

  另一种则是目前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社区金融便利店的模式。这类社区网点目前与自助银行设立程序相同,只需备案,无需报批。这也是一年之内,各家银行的社区银行遍地开花的原因。

  不过,来自监管部门的一则消息,给社区银行增加了新的变数。昨天,新出炉的《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中小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的通知》的277号文规定,社区银行分“有人”和“无人”两种模式,而不是此前业内普遍流传的“三分类”。其中“有人”网点必须持牌,“无人”则必须自助,不存在中间形态。这意味着此前包括民生银行在内的“自助+咨询”的模式被叫停。

  监管层为何叫停金融便利店?业内人士分析,在社区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很多困惑。比如,一是网点越来越难找,扎堆现象可能会严重,造成金融资源浪费;二是网点的人才储备、设备跟不上。因此监管层对此的态度为“成熟一批做一批”。另外,社区支行的设立和经营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在客户信息保密、安防、员工录用等方面均存在漏洞,这也是监管层暂时叫停社区银行的原因。

【编辑:黄艳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