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谈美联储QE规模缩减:宽松仍在 微调难掀大浪

2013年12月20日 09:3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美联储12月例会决定从2014年1月开始减少购买有价证券的规模,将目前每个月购买850亿美元减少至750亿美元。市场预期的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的措施终于出台。

  其实,美联储每个月减少100亿美元债券的购买,并不意味着退出量化宽松,只是减少量化宽松的规模,而且是有限的减少。美联储目前货币政策的性质仍然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什么时候美联储不再按既定的数量购买债券,才称得上真正退出了量化宽松政策。

  那么,美联储减少量化宽松的规模对全球金融市场有何影响呢?

  据笔者判断,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有限,不会引起巨大冲击。

  首先,鉴于美联储减少购买债券的数量有限,对于金融市场中货币收缩的影响也将非常有限。在资金已非常宽松的大背景下,美联储此举可能只有指示性和象征性的影响。

  其次,美联储今年9月就已发出预告,将在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得到巩固后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自那时以来市场已做出反应,其中包括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撤出转而投向美国金融资产。美国股市不断创新高,而金砖国家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就与此相关。现在,美联储终于决定2014年1月开始削减购买债券规模,这一决定已在市场预料之中,市场反应将是温和而有限的。目前,美国股市和美元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资金大规模转移的现象却没有发生。

  最后,美联储不仅继续维持0—0.25%的基准利率不变,而且暗示2014年将维持购买750亿美元资产的政策,宽松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资金的成本也不会因为美联储削减债券购买规模而上升。

  伯南克之所以在结束任期前启动量化宽松削减计划,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有向好迹象。11月的失业率数据降到了7%,虽然仍旧很高,但是近两年来最低的水平。美联储不乘此时有所动作,将来通货膨胀如果上升,伯南克将会受到指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马丁·菲尔德斯坦最近就在 《纽约时报》上撰文批评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以及对未来潜在通胀的不利影响,认为财政政策会比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更有效果。

  另一方面,复苏势头并不强劲,伯南克也担心快速退出量化宽松将对美国经济复苏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权衡之下,既做出了对经济增长有信心,可以减少货币注入的政策表示,同时在实际上并没有改变继续向经济体注入流动性,保护经济继续复苏的决定。从这个意义上看,伯南克是聪明的。在明年1月离任前,他两面都有可以解释的政策依据,可谓左右逢源。

  对于中国来说,美联储微调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总体是正面的。首先,货币没有明显紧缩,资金供应仍旧宽松,将使得外资撤出中国的动机不会很强,加上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继续看好,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不会引发对中国金融市场大规模的冲击。

  其次,量化宽松规模削减毕竟产生了心理上的预期影响,对大宗资源型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将会弱化,从而利于大宗商品价格的稳定和下降。这对于中国而言是有积极影响的,因为中国是主要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进口成本将会下降,通过商品价格上涨这一渠道输入通货膨胀的影响也将得到控制。

  第三,美元汇率下降的趋势将会改变。美元汇率在削减量化宽松规模以及美国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将逐步走强,这对于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缓解会有积极作用。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潜在的风险因素,那就是金融市场的投机者们可能利用这一因素掀起炒卖中国金融资产的风潮,在某个特定时段对中国一些金融资产发起冲击,从而引起市场震荡。因此,市场监管者应该未雨绸缪,做好市场监测,防止一些机构利用这一题材进行市场炒作。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徐明棋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