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飙升至10% 央行或注入2000亿

2013年12月20日 13:31 来源:新快报 参与互动(0)

2周期的同业拆放利率再度攀升

    新快报综合报道 在周三银行间利率创下6月来的新高后,央行在昨日早间并未如市场预期而重启逆回购,银行间利率继续全线大幅上升,其中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10%,7天回购利率最高至9.8%,俨然6月“钱荒”再现,央行终于在昨日下午晚些时候打破沉默,动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投放资金,短期利率有所回落,但1月期回购加权利率仍突破8%。

    昨日或注入2000亿流动性

    据消息人士透露,此次央行动用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的规模达2000亿元。

    昨日下午四时左右,交易系统通知,当日银行间市场交易时间从下午四时半延长至五时,这是第二次打破交易时间惯例,第一次则是在6月钱荒时。

    有交易员透露,昨日下午四点十八分,盘中已经出现低利率成交,7天期限品种有4.5%的利率成交,隔夜品种的有4%的利率成交,说明央行已经开始动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定向投放资金。

    不久,央行在官方微博证实上述消息。央行确认已运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调节市场流动性,“历年年末市场流动性状况受财政收支情况等因素影响较大。近期,已据市场流动性状况通过SLO向市场适度注入流动性”。

    央行表示,如必要,将据财政支出进度情况,继续向符合条件金融机构通过SLO提供流动性支持。未来,将视流动性余缺情况灵活运用SLO调节市场流动性。

    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数据显示,昨日,各期限品种利率全线上扬,银行间质押回购利率也继续走高,由于坊间传某大型国有银行也加入借钱行列,1天、7天、14天、21天的回购利率一度全冲上9%,在央行出手后才逐步回落。

    “央行此举是为了防止机构借不到钱,出现违约的情况,”前述交易员表示。

    该交易员还表示,由于央行及时出手,交易提前在16:45结束。不过大额交易系统还在交易,后台清算时间延至17时以后。而根据规定,银行间拆借和债券市场本应在每天16时30分结束交易。

    明年或保持信贷收紧

    今年6月19日SHIBOR隔夜和7天期限利率分别大幅跳涨206.4个基点和137.2个基点至7.6600%和8.0750%。当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时间就曾延长半个小时。而本周银行间利率已经超过6月钱荒时的最高水平,加之此次交易时间的延迟,种种迹象一度引发“钱荒”卷土重来的猜想。

    对于“钱荒”再度席卷而来的观点,多名金融业人士并不认同。东莞银行银行业分析师陈龙表示,“6月发生钱荒之前,央行的非公开市场操作还没有开始实施,而现在的话,这种操作模式已经非常常态化了,可以通过大行在短时间内安抚市场。”

    “昨天下午建行就可能已经出手救市了,因为银行如果在市场上明显叫卖资金,那么它很可能是在央行定向筹措到了资金。”陈龙称。

    对于利率飙升的原因,陈龙分析称,短期来看有三个因素,一是每年年底冲存款一般都在月初开始,大面积的存款补缴对资金有抽水的影响;二是周四有400亿元国库定存到期;三是发行同业存单的银行做市所带来的影响。

    “同业存单是以Shibor为基准参考利率,但是在银行间市场上的三个月、六个月期限品种利率较高,没有吸引力,因而必须在交易所提高Shibor,而在回购利率市场上把利率拉低,两者靠近才有吸引力”,陈龙指出,这些银行既是Shibor的报价行又是银行间资金的主要供给方,因而可以做市。

    他表示,过去两周出钱的银行开始收钱,通过期限错配去市场筹措资金,所以本周二开始可以看到资金价格出现明显上扬。

    除短期因素之外,季节性因素也是影响利率走高的重要方面。“年底企业和居民使用现金频率增加,造成资金从银行体系挤出,另外,今年还有一个不规则的因素,财政投放的资金很多都是留在财政专户里头,银行和地方政府都不敢使用,”陈龙分析指出,一方面增加的存款不能动,另一方面,一月初银行还必须补缴大量存款准备金,因而需要提前筹措资金。

    陈龙预期,随着美国未来将退出QE,中国降杠杆、控风险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时间窗口可能只有一年,央行会在这个阶段加大控杠杆力度,明年或将保持信贷收紧。(据网易等整理)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