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盘活存量方能破解“资金面紧张”

2013年12月23日 09:00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一切恍若2013年6月“资金面紧张”情景的再现:上证指数持续下挫,银行股阴跌不止;房贷暂停;同业存款利率上涨;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上升;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和质押回购利率一路走高……

  与6月“资金面紧张”相似之处在于,6月,美联储暗示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引发资本从新兴市场向美国迁徙;而此次12月18日,美联储最新议息会议声明,将从2014年1月开始削减每月的购债规模100亿美元至750亿美元,标志着美联储正式开启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之旅,市场担心部分热钱流出后,会给国内流动性带来压力。

  相似之处还有,6月出现了银行间市场交易系统延迟收市情形,银行违约传言四处散播;此次银行间市场交易系统同样出现延迟半个小时收市情况,平安银行、杭州银行违约传言在坊间不胫而走。

  此外,6月股市受“资金面紧张”影响出现剧烈振荡,以拥有较多违约风险资产的民生银行为领跌龙头的银行股,出现了“过山车”式行情;此次银行股同样领跌股市,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甚至在12月20日收市前3分钟,出现了瞬间跌停现象。

  不同之处在于,5月外汇占款增速明显下降,仅增加668.6亿元,较4月2943.5亿元的新增量大幅缩水77%,6月外汇占款更是净下降412亿元,为自2012年11月以来的首次下降,资本流入格局发生改变;此次虽然银行体系资金紧张,但11月新增外汇占款3979亿元,是连续第四个月正增长,国际资本流入压力增大。

  不同之处还有,与6月央行意在进行压力测试、挤出信贷泡沫的意图相异的是,此次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一出现异动,央行立即通过官方微博安抚市场情绪,并连续三天通过SLO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央行在微博上表示:“近期,已据市场流动性状况通过SLO向市场适度注入流动性。如必要,将据财政支出进度情况,继续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通过SLO提供流动性支持。未来,将视流动性余缺情况灵活运用SLO调节市场流动性。”央行主动管理流动性的态度非常坚决。

  不过,与导致6月市场资金紧张的5个原因相比,此次造成银行体系资金紧张的原因固然有商业银行面临年末考核和信息披露,“冲时点”较为明显;月中例行法定存款准备金补缴;年底财政存款投放时点存在不确定性,且投放低于季节性规律,部分抵消了外汇占款的投放效果等相似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依然是银行理财资金、同业资金到期产生的巨大资金接续缺口。

  何以在监管层严厉监管表外业务、规范理财业务、推动银行“去杠杆”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资金、同业资金规模不减,并成为影响流动性的最大不稳定因素?

  这其实与当前银行信贷额度受到严格管控有关。由于全年信贷额度控制在9万亿元左右,各家银行一年的信贷额度是有限的。信贷额度放足了,多余的钱怎么办?何况银行吸储的成本不低,如果不腾挪到表外,投放到对资金价格并不敏感的房地产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赚取更高收益,银行不仅报表难看,资金成本也难以覆盖。有鉴于此,虽然监管层对表外业务严加监管,但银行总能通过各种创新,将资金出表,以至于每月信贷数据中规中矩,而出表的资金则变成了社会融资规模中信贷以外的诸如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迅猛增长。

  出表的资金投资的都是长期项目,具有较长的周转周期;表内的信贷资金又因为“借新还旧”而大量沉淀,于是银行日常流动性的维系,主要依赖短期理财资金和同业资金。一旦这两方面资金周转不畅、接续不上,一些银行的流动性马上就会出现问题。“资金面紧张”的根源正在于此。

  临近岁末,虽然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目前银行体系超额备付已逾1.5万亿元,为历史同期相对较高水平”,以至于为防止流动性泛滥,货币当局不得不自12月5日以来,连续5次公开市场零操作,但毕竟各家银行资产配置情况不同,表内外业务比重不一,有的银行对流动性状况有充分的估计,有的银行流动性管理措施则不到位。为此,货币当局此次未采取不加区分的大水漫灌式资金投放方式,而是通过SLO,点对点地提供流动性支持。这样,既不会造成银行体系流动性泛滥,也不会让少数银行因流动性短缺出现支付困难,以至影响金融体系稳定。

  不过,商业银行需要清醒认识到,货币当局提供的短期流动性支持,只能救急,只是为了平熨短期流动性波动,却无法让银行走出“资金面紧张”怪圈。当前,美联储已开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外源性流动性注入形势正在发生逆转,外汇占款能否持续高增长值得关注;年底财政存款的集中投放,将会导致明年1月上旬法定存款准备金补缴额大增;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类似“余额宝”之类的理财工具的大量繁殖,导致银行存款外流,增加了银行吸储成本和难度;同业存单市场化发行后,2014年存款利率市场化步伐将会加快,存款大战将会愈演愈烈,资金获取的成本将超乎银行预期;春节前,企业和个人对现金需求的增加,会带来大量现金流出银行体系,进而降低银行系统创造货币的功能。所有这些,都将改变流动性格局,使一些杠杆率高、理财资金和同业资金集中到期、资金接续缺口大的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应及早采取对策,降低杠杆比率,未雨绸缪,做好应对。

  当然,在信贷额度管控一时难以取消的背景下,要防止银行陷入“资金面紧张”怪圈,除了要进一步加强银行自身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充分估计同业存款波动幅度,有效控制期限错配风险外,监管层也应拆除制度藩篱,推动金融创新,通过更多类似信贷资产证券化式的创新工具,盘活银行存量资产。只有将银行沉淀在房地产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巨量资金盘活,只有提升银行体系货币创造功能,银行体系流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善。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