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金融改革就是要发挥风险信号作用

2013年12月24日 16:26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是防控债务风险。其实,在风险趋升的经济金融大环境下,风险并不完全是负面属性,实际上也存在正面导向作用。微观主体基于风险收益的权衡选择,使得其对市场反应更加敏锐及时。无论是中央银行利用同业存单“破冰”利率市场化、择机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还是证监会推行新股发行注册制度,这些金融改革都可以更好地发挥风险信息对微观经济行为的导向作用,促进资源更加有效配置。

  市场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也就是风险。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风险信息与价格信号一样,都是实现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价格信号集中反映了市场供求状况,而风险信息则是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市场之间的博弈。在风险偏好的前提下,个体依据价格信号引导所作的自主决策,在充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构成了市场经济千差万别个体的经济行为集合,并成为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唯一载体,是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保障。如果不考虑风险信息盲目决策,不仅会扭曲价格信号,难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且还会引发产能过剩、泡沫扩张等问题,并导致社会资源错配矛盾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过去相当长时间内,风险对经济行为的约束和引导作用不强,导致部分主体经济决策失误并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例子屡见不鲜。我国金融市场风险对经济行为的约束与引导作用没有完全发挥,金融市场自主风险决策的制度环境不完善。由于实施了利率管制,存款与贷款的利差空间受到了严格保护,使得大多数金融机构专注于贷款规模的扩张,而内在的缺乏金融创新与业务多元化的动机。目前来看,我国金融机构同质化较为严重,差异化竞争格局还未建立,追求规模扩张几乎成为金融机构的不二选择。证券市场也是如此,虽然监管当局建立了上市公司退市规则,要求加强分红,但真正意义上退市的上市公司寥寥无几。一些苟延残喘的上市公司依靠重组等非市场手段,依然在挤占社会资源,退市风险较小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市场的投机炒作之风。

  这些情况表明,需要尽快重塑金融市场中微观经济主体自由风险决策的制度环境。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使得资金价格与风险进行合理配比,促使金融机构更加审慎经营。择机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建立金融安全网,鼓励金融机构差异化经营。建立金融机构退市制度,施加严格的外部约束,引导金融机构更加充分平衡风险与收益。实施新股发行注册制度,努力培育证券市场合格投资者,将证券市场价格发现机制交由投资者自主决定,加强监管部门事中与事后的监管,促进证券市场更加有效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类似金融改革政策措施的发布与实施,就是要让金融机构和微观经济主体基于价格信号和风险信息更加自主决策。

  综合来看,没有风险的金融市场是一潭死水。因此,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金融改革,努力构建金融安全网,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推动金融机构和微观经济主体努力提高自主风险决策能力,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