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推动存贷款利率双升

2013年12月25日 17:05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IC/供图

  富兰克林·艾伦认为,之前中国的银行利率基本属于国家保护性质,息差处于较高水平,放宽管制将迫使银行更具有竞争性并积极寻求借贷,特别是国有银行更是如此。

  继去年允许存款利率上限上浮至1.1倍之后,利率市场化改革今年实质性举措频繁,如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推出同业存单等。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接受媒体采访,首次表示“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存款利率肯定会往上走,大家已经看明白了……贷款利率,很可能会跟着存款成本的增加也有所上升。”

  央行关于存贷款利率一起上升的判断,与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初业界主流判断有所偏差。之前,多数官员和研究人士认为改革后存款利率会上升,储户受益;贷款利率会下降,企业受益;银行存贷利差会明显收窄,银行竞争加剧。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今年越来越多分析师将美国、日本、台湾等地改革历程拿来对比。就此,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海内外多位研究人士。一般认为,长期来看,企业融资成本终将下降。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业格局的变化及短期会有怎样的阵痛则分歧较大。相比之下,海外学者更倾向于我国当初的设想,本土研究人士倾向于利率水平将上升,大银行有竞争优势。不过,有一点是相似的,大家都认为银行业竞争会更激烈。

  美国改革初期:

  存贷款利率同升

  12月19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美国金融学会会长的富兰克林·艾伦(Franklin Allen)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利率市场化将经历美国式改革,最终对中国的工业等企业是利好,但利率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稳定下来。

  对利率市场化,券商研究员普遍认为中美的改革背景十分类似。招商证券研究员罗毅认为,和美国类似,金融脱媒、社会融资成本高企、银行吸储困难,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启动的背景。自2010年以来居民储蓄存款回流非常缓慢,许多商业银行吸存压力不断加大。不断高企的通胀预期和对资金收益率要求的提升都使得低息的存款无法产生足够吸引力,明证是种类繁多的银行理财产品大量涌现,每季度末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大幅飙升。

  申银万国研究员倪军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推进了18年,预计政府将参照美国等成功经验,未来5至10年逐步打开存款利率管制,直接融资得到较好发展,因此预计中国银行业盈利模式更接近美国。

  1970年代,美国开始慢慢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特别是1980年以《存款类金融机构解除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正式拉开利率市场化的序幕,贷款利率管制基本取消,存款利率管制逐层取消,直至1986年收官。

  1986年美国银行业未实现盈利的机构占比从年初的14%升至31%;1986年后7年时间有1970家银行倒闭,而此前的62年一共也才883家银行倒闭,而1993到今年的20年间,即便经历次贷危机,也只有604家银行倒闭。

  美国利率市场化初期出现实际利率不降反升的情况。存款、贷款实际利率1978年为0.6%、1.46%,1981年就上升至5.61%、8.57%。1980年至1986年间核心改革期,美国实际利率经历了先高后低的走势。

  优质银行胜出

  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利率市场化,使得大量中小银行破产,美国银行、摩根大通等领头羊则资产规模、净利润数年时间翻倍,净资产收益率稳中有升。利率市场化后中国银行业将会出现几大巨头主导行业的情况还是更加多元化,研究人士有着较大分歧。

  “在中国,情况可能将不一样。国有银行将被迫参与竞争,而一些中型的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可能成长得更好。”富兰克林·艾伦说。美国没有国有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前,银行间的竞争也是相对充分的,利率政策不形成特定的保护对象,所以他认为中国国有大银行还需要适应市场的真正竞争。

  招商证券行业研究员罗毅则持相反看法。“我们更加关注上市银行受到的影响。市场化的竞争会使具备经营优势的银行脱颖而出,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罗毅说,美国利率市场化攻坚阶段,大量中小银行破产的同时,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远远跑赢同期的标准普尔指数。

  罗毅同时指出,股市对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业绩过于悲观了。从美国1980年到1986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看,改革开始的四年息差是下降的,但之后回升,改革结束后息差比改革前略高。

  相比之下,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杨再平更担心改革完成后息差缩小的问题。杨再平前段时间撰文说银行业应参考台湾地区经验教训,应对息差波动。台湾完成利率市场化是1989年,之后先是存款利率飙升20%至50%,进而是息差收窄,1989年前五年银行平均息差大约3.11%左右,2011年的息差仅1.41%。

  企业融资成本短期难降

  利率市场化改革除了对银行的巨大影响,不管是央行还是国务院层面,都关注对企业对宏观经济的最终影响。富兰克林·艾伦认为,之前中国的银行利率基本属于国家保护性政策,息差处于较高水平,放宽管制将迫使银行更具有竞争性并积极寻求借贷,特别是国有银行。他说:“我认为最终对中国企业是个利好。”

  富兰克林·艾伦对企业最终受益利率下降的判断,有美国经验的支撑。从美国利率市场化结果看,完成利率市场化后,实际利率趋降。1987-2012年,美国实际利率平均值为4.35%,较1980-1986年间的7.11%大幅下降;实际利率高出实际GDP增速的平均幅度为1.78个百分点,较1980-1986年间的4.32个百分点明显降低。

  但就短期而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研究人士普遍认为数年之内企业可能遇到融资成本更高的问题。申银万国研究员金倩婧指出,由于市场化前资金成本被人为压制,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实际存贷款利率大概率上行。我国资金依然供不应求,在货币政策维持中性的环境中,企业财务压力加大。“去年6月存款上限放宽至1.1倍后,A股上市企业用于偿付债务的现金支出累计同比增长了近23%,财务费用占负债的比重也上升近0.8个百分点。”金倩婧如是认为。

  招商证券研究员陈文招也指出,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将资金配置到高效的行业或项目中去,但短期会产生阶段性负面影响。首先,当前货币供给趋紧,利率普遍上浮,贷款利率市场化很难起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2011年来利率上浮部分的贷款占比攀升并维持在高位,今年一季度九成贷款是利率上浮的,此前的贷款利率下限只是个摆设,取消利率下限同样只是一个形式。美日韩等国的案例显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水平均出现了大幅上升,几年之后才进入下降过程,对经济和股市的影响先负面后正面。陈文招说,在下一步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强烈预期之下,整体社会利率水平仍有上行压力。罗峰 徐潇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