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央行:优化流动性调控 引导信贷合理增长

2014年02月10日 07:26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继续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报告指出,随着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加快,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在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方面的作用更为重要。

    去年调控目标基本达成

    2013年,货币市场利率经历两次较大波动,央行在报告中指出,利率波动反映了过快增长的流动性需求与适度供给之间的“冲突”。2013年前5个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月均增长15.7%,明显超出年初预期目标,社会融资总量屡创新高,1至5月同比大幅多增3.12万亿元,同时银行同业业务迅速膨胀,5月末同比增速超过50%,融资和债务呈现快速扩张势头,期限错配等结构性问题也进一步显现。在此背景下,央行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坚持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使得2013年全年调控目标基本达成。

    2013年末,M2同比增长13.6%;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1%,比年初增加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53万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总体平稳,12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20%。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0969元,比上年末升值3.09%。

    流动性需求将继续上升

    报告指出,下一步来看,银行的资产扩张以及表外的诸多金融产品创新,都直接或间接需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支持。各类融资活动越活跃,就越是会消耗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从而导致对流动性的需求上升。负债结构和期限结构的复杂化,也会导致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变化更为敏感。在此背景下,要控制住全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条件,就需要更多依靠银行体系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来发挥作用。央行认为,这意味着市场利率对于经济形势和供求变化的反应会较以往更加充分,需要容忍合理的利率波动,由此起到引导资源配置和调节经济主体行为的作用。

    从具体的调控手段来看,央行将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组合。其中,再贷款分类将由现行的3类调整为4类,即将原流动性再贷款进一步细分为流动性再贷款和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金融稳定再贷款和专项政策性再贷款分类不变。本次调整后,流动性再贷款和2013年创新的常备借贷便利工具一起,用于向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按需提供流动性支持。

    利率中枢抬升备受关注

    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寻找到合适的“利率锚”。央行将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继续推进同业存单发行和交易,探索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继续培育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和贷款基础利率(LPR),建设较为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建立健全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框架,强化价格型调控和传导机制。

    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面,央行将加大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利率中枢的抬升也备受关注。央行认为,这实际上是利率市场化初期的表现,是利率更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变化的结果,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编辑:刘虹利】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