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化金融改革:严防系统风险释放增长红利

2014年02月12日 09:18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加速的一年,尤其是金融领域的改革,不仅会破除桎梏,令金融行业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其发展必将为中国经济增长释放新的红利,产生良性效应。不过,也有不少人对改革将要付出的代价表示担忧,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4年年会”,着重探讨了金融改革的重点难点———如何在坚持改革的同时避免系统性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强调,中国经济今年还会非常困难,目前最重要的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对于这一点,与会嘉宾一致表示赞同,认为市场在金融改革中的作用尤其重要,特别是过去十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不少问题,要想梳理和解决这些困难,市场必须被重视起来。国务院参事夏斌表示,要改变发展方式,真正让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部分僵尸企业和银行已经形成的坏资产就要市场出清,这是不可避免的。他指出,改革中要突破两个难点,一是如何防止改革引发系统性风险。“目前中央下决心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出的一些措施,有的短期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有的则体现在长期性,但是有的改革措施在短期来看是负效应,存在引发系统风险的可能”。二是改革的部际协调难度非常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突出矛盾集中在影子银行、房地产、地方债务三个方面,且彼此互相联系。在他看来,解决的办法是要允许可控的局部性风险暴露,允许局部性违约的出现,把风险释放出来。

  针对目前社会上反复提到的金融系统风险问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演讲中指出,当前中国银行系统还没有过于值得担心的风险,所以金融系统还比较稳定。但对于理财产品、信托产品这一类金融产品,应该让投资人承担风险,这也是我们现在所欠缺的。她认为,计划经济条件下,包括人和财物在内的所有资源都要根据计划走,但是在市场条件下,自由资源按照资金组合配置,如果资金效率低,资源配置效率就低。为提高金融配置资源的效率,必须有资金价格的风险定价。而没有风险、没有违约的情况就不可能出现风险定价,应该真正按市场规则来处理违约,而不是回避它,这是下一步金融改革非常重要的一点。她指出,如果国内金融产品全是刚性兑付、隐含担保,没有违约事件发生,那么中国永远不可能有健康的金融市场,应明确风险责任,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论坛中,不少嘉宾提到了一个突出的问题———信托行业,吴晓灵认为,可以从信托产品入手出现违约风险,这样既避免了系统性风险,同时也可以落实法律责任、法规要求、统一监管的标准,才能有金融正常的秩序。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秘书长谢多认为,信托反映了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已经发生了重要的作用和正在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进一步分析称,“需要特别强调的就是可以通过处理好这样一个孤立的案件,得出一个平衡的,既要加强市场的作用,同时又能防止系统性风险情况的发生。从方法论角度来看,除了总体改革方案推进之外,特别是要注意对现实经济,现实市场和典型事件、典型案件的解决,带动整体改革的推进。”

  目前来看,金融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银行创新对整个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动力,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以价值规律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原则,对银行业的健康稳定意义深远。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正如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会上所说,目前不少人认为改革就必须牺牲发展速度、必须付出代价,所以谈改革即色变,这样的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如果说改革将会带来短期阵痛,那这种付出是非常有必要的,是为长远发展考虑的。“其实改革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替代关系,相反,改革将突破前进道路上的诸多难点问题,将带来收益、带来红利、带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蔡昉解释说。张末冬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