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小银行积极投身土地流转改革实践

2014年02月14日 09:19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春节前一周,成都银行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红花紫薇花木专业合作社签订了该行首笔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作为四川省内发放的第一笔将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的新型贷款,体现出商业银行以金融创新拓展“三农”服务领域所做的积极探索。

  成都银行方面表示,这笔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是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不附带各种政策补贴的前提下,由农户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受让方,本着自愿原则,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反担保措施,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由融资性担保公司向金融机构提供保证担保的新型贷款方式。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土地经营权能够作为抵押物进行融资,使得农民最大的土地资源得以发挥效用,成为引导商业银行积极投身“三农”金融服务、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1月,温江红花紫薇花木专业合作社申请获得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登载面积122.53亩,有效期5年。随后,由四川标准房地产估价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会同温江区相关部门、银行机构、担保公司和农户代表等,共同评估出这些土地的经营权价值为88.11万元。最终,成都银行为这家专业合作社提供了62万元的贷款。

  专家认为,近年来的政策导向确定了土地经营权的可抵押性,并在一些试点地区配套了相应的政策支持,直接激发了商业银行探索土地流转改革实践,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性。

  “站在银行的角度来说,客户重心的下沉是必然发展趋势,特别是在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加速的大背景下,中小银行开拓新市场的愿望更为迫切。农村金融的发展空间很大,在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农村金融市场是银行必定要尽快开辟的蓝海。”业内专家表示。

  然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依然存在着偿还风险,同时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质,不仅需要防范市场风险,还需要防范自然灾害风险,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支农金融服务的潜在风险也成为银行业继续深耕农村金融市场的前提。

  专家分析,从成都银行发放的该笔贷款来看,主要是通过当地政府牵头,银行和担保公司等多方联合,将主要的风险压力从银行转嫁到了担保公司,一旦出现市场价格巨大变化、天灾以及业主的人为因素等问题,风险将主要由担保公司承担。对于银行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有了防范风险的保障。

  而据记者了解,市场化的担保公司担保费用一般较高,从而加大了农户的贷款成本,降低了其贷款的积极性。因此,在目前的试点阶段,银行与这类担保公司展开的土地流转贷款合作相对比较少见。事实上,近年来,已有不少地区对于分散土地经营权贷款业务风险探索出了较为有效的模式。吉林省、山西省等地通过由政府成立公益性的物权融资公司,既为金融机构撑起了风险防范的保护伞,同时通过公益性的财政补贴减免了农户担保费,加大了农户贷款的积极性,在土地经营权贷款业务中有效扮演了一个“架桥铺路”的角色。

  未来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风险分散、补偿和转移机制,则是金融机构投身农村金融的重要保障。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包括提高财政保费补贴比例、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扩大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鼓励开展互助合作保险以及推进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等等。专家预计,随着农业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逐步降低,金融资源流向“三农”的正向激励效果将会逐步显现。

  除了风险问题之外,对于银行而言,能够成熟地开展土地流转贷款工作还需要亟待完善基础环境。一位大型银行农金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开展土地流转贷款业务必然要涉及到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及搭建农村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问题,因此要建立一套成熟的土地流转贷款体系,并不是在短期内仅仅依靠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就能完成的。

  “一方面,土地确权工作任重而道远,就现在的进度而言,仅是完成土地确权工作就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另一方面,农村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搭建刚刚起步,许多作为抵押品的土地经营权成了银行用来自我安慰的‘摆设’,无法发挥应有的抵押品作用。受此所限,即使一些银行的积极性很高,但要成熟开展土地流转贷款业务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该负责人透露。杜冰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