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移动支付浪潮涌动银行加速自我革新

2014年02月24日 09:58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移动支付曾经看起来是那么遥不可及,如今它却在不经意间进入了普通消费者的生活。

  从2012年崭露头角,移动支付2013年进入大爆发期。根据央行日前发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中的数据,去年全国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

  看似不起眼的“指尖上的金融”,却正在撬动金融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带来银行经营模式的革新。

  移动支付井喷如果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那么2014年则被业内人士称为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以“抢红包”大战开始,由“手机打车”接力。

  截至目前,阿里腾讯两巨头围绕手机打车的补贴已“过招”两个回合,双方轮番抬高补贴力度,补贴标准已从最初的每单10元上涨到13元。而不断升级的“烧钱”背后,则是腾讯、阿里争夺移动支付入口。

  来自支付宝钱包的数据显示,2014年春节期间支付宝手机支付超1亿笔,手机支付占支付宝支付的比例高达52%,7天内,用手机进行购物、生活缴费、信用卡还款、购买“余额宝”等服务的支付宝用户超过5000万人。

  微信支付也扩展到购买商品、小额支付、个人收款等多个功能。不得不提的是,在数据上,微信支付的规模与在PC时代的支付宝还有很大距离,但是至少改变了不少用户的使用习惯,即大胆地将银行卡和微信捆绑在一起,领红包、发红包、支付打车费用。有不少业内分析据此判断,这很可能演变成一股移动支付浪潮。

  根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197.4亿元,同比增速707.0%,而2014年这一市场规模还将增长141.1%。

  中信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经过2012年至2013年以来移动支付产业各方的积极布局、产品创新和业务模式探索,当前核心运营企业已基本形成较为成熟的产品模式,行业差异化竞争格局雏形显现。而在这其中以银联和各家银行为代表的网上银行派系无疑暂时处于下风,该研报显示,从2013年三季度远程支付的市场份额来看,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派系约占77%市场份额,且在不断增长,而网上银行派系只占1%的份额。

  应用场景决胜负从腾讯、阿里的两强相争,不难看出,移动支付并不仅仅是将传统的结算、支付简单地复制到移动终端上,而是将购物等场景嵌入到社交、娱乐应用之中,借此培养用户支付习惯和提升用户的黏性。

  在这一点上,互联网企业因为已经搭建好的资源丰富的商业平台而受益匪浅,它们能给予用户多种使用场景。同时这也是让银行深感不安的地方:有统计数据显示,微信支付用户从零增长到1000万的用户只用了3个月,且以每天新增10万用户的速度在增长。

  一个例子就是,作为移动支付形态之一的近场支付,尽管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且相关标准已出台,但仍然没能大面积普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近场支付商业模式不清晰、业务流程不健全且使用金额上限过低等缺陷限制了其使用场景。

  据此,普遍观点认为,在移动支付鏖战正酣之际,应用场景成为占领市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银行有林林总总的新兴支付产品,覆盖了借记、贷记、线上、线下等领域,但既没有实现各类产品的标准化,也没有统一的平台去承载。”业内人士因而建议,“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移动支付产业链的竞争。银行应重点发挥移动支付和手机终端的渠道作用及客户获取作用,并结合手机银行等工具,打造移动金融生活平台。”

  换句话说,银行应该基于移动支付工具,结合O2O、LBS、二维码、SNS等,整合社区服务和商户信息,在客户的衣、食、住、行、娱、贷、投资等方方面面都有银行的特定产品和服务与之对应,通过手机银行的平台便捷、高效、直观的提供给客户,满足客户的生活服务需求。

  不过,从目前情况看,各家银行的电商平台刚搭建不久,移动端产品虽然数量众多,却无法形成合力,且与平台之间尚未完全打通,用户体验也有待提高等。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才刚刚站在漫长征途的起点。

  银行自我革新显然,在互联网金融的对决中,银行已“先失一局”:在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冲击下,线上支付领域渐成“消失的金融堡垒”;当移动支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之时,传统金融大厦却已经被来自互联网底层的力量所撬动。

  那么“银行君”们又在做些什么?是合作,还是正面交锋?

  总的来说,银行作为传统的线下收单机构,目前正把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嫁接到移动端,以微信银行、移动银行APP、掌上客服等新型载体为客户提供移动支付通道。

  最常见的做法是接入互联网平台,比如多数银行都开通了微信公共账号。一些银行仅仅是微信客服,还有一些银行则是利用微信平台搭建集信息查询、账户服务和信用卡为一体的“微信银行”。

  有些银行选择合作:民生和阿里合作、中信和腾讯、北京银行和小米……互联网企业成了“香饽饽”,移动支付方面的合作只是其一,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探索综合金融服务成为这些银行的目标。

  中行把人民币国际化与利率市场化、移动互联三个方向确定为引领中行转型的核心竞争优势。中行管理层认为,移动金融是未来网络银行的一个重大发展方向,并有望最终改变当前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

  其去年上线了“中银易商”网络银行,意在借助开放的技术与业务平台,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在此背景下,中行进一步丰富支付产品布局,推出了“中银微银行”和“中银易付”,整合近场支付、二维码支付等多种移动支付技术。

  平安也在今年年初推出了“壹钱包”,不只是有支付概念还有综合金融平台的概念,未来还将全面深入到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实现管理财富、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的三大功能。

  “移动支付的价值应该被充分挖掘,就是在用户想花钱、想用钱的时候,能够及时提供最方便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前述业内人士表示。杜金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