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居民财产增值希望在公司债

2014年02月28日 10: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银行存款利息微薄甚至低于CPI,股市令人望而却步,房地产市场正在去投资功能化……怎样让百姓的财产在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实现保值增值?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的建议是,放开公司债券市场,拓宽居民投资渠道。

  《经济参考报》:金融本身具有为百姓财产增值的功能,但目前这一功能体现得并不明显,这种现象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王国刚:金融就是为企业和老百姓财产增值服务的,这是金融存在的前提条件。但是中国的金融没有实现这样一个功能。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用财政和行政切断了实体企业和老百姓之间的直接金融关系。本来金融最初来源于实体企业和居民的直接金融关系,那时没有银行业,也没有其他金融机构,但居民和企业的金融活动依然存在,企业的资本来自居民的消费剩余。中国的金融起步于改革开放,我们从西方国家学了一套浮在水面上的金融,那就是各种金融机构,而没有看到他们沉在水底的居民和企业之间本质的金融关系。因此现在的中国金融是由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构成的金融,其中却并不包含作为金融最基础、最活跃、最根本的部分,就是居民与实体企业的本质性关系,这个关系被银行切开了。

  《经济参考报》:从目前金融的状况来看,银行的垄断很难打破,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面对银行处于弱势,有什么办法来改变这种状态?

  王国刚: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让金融回归实体经济,具体渠道就是公司债券直接向存款人发售。公司债券是一个直接金融工具,由资金供给者直接购买债券,那么债券发行人和资金供给人之间的关系是单一的,对于存款人来说,债券的利率高于存款,对于贷款人来说,债券的利率低于贷款利率。存款人在这里并不只有居民,也包含企业。2013年银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万亿,企业50多万亿,加起来100多万亿,公司债券作为直接金融工具,理应直接向实体企业和城乡居民销售,这既有利于使实体企业摆脱资金来源受限于银行贷款、暂时闲置的资金只能存入银行的格局,也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经济参考报》:听您这么说,似乎中国金融改革的真正破题将从债券开始?而目前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也会因此而得到解决?

  王国刚:是的。可以说,今后中国所有的金融改革最后都要归到债券上来。金融要为企业和居民的财富增值服务,公司债向居民直接发售对于企业和居民的财产增值都有利。另外,债券是可交易的标准证券,企业和居民可通过网络来买入或者卖出,当然,这种交易不需要通过交易所,因为交易所的交易成本非常高,这会影响交易的活跃度和交易者的收入水平,所以今后要大力发展网络这种无形的交易市场。如果能在两三年内做到这一点,新增存款和新增贷款就会大大减少,那么金融脱媒就真正发生了。这必然对商业银行造成很大的挑战,商业银行的改革就势在必行。

  (下转第三版)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