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30家基金“养自家基”近14亿

2014年02月28日 10:30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泰达宏利基金公司近日发布公告称,将出资2000万固有资金认购旗下正在发行的泰达宏利养老收益混合型基金,这是今年以来继南方、广发基金后第三家认购旗下新基金的公司。近年来,基金公司纷纷认购自家产品,在基金业掀起了一股热潮。基金公司的这种举动可以作为个人投资风向标吗?

  据统计,截至2月25日,近一年来已累计30家基金公司动用公司的固有资金认购自家56只基金(A/B/C分别计算),其规模高达13.96亿元。

  那个人投资者怎样来看待基金公司“自购”?业内分析,基金公司认购自家产品一般会被视作一种营销手段,但也可以看出基金公司对后市的研判。毕竟基金公司自购新基金,一方面要对这部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有充分考虑,另一方面也说明基金公司对自家基金后期业绩有信心。数据显示,以2013年为例,上半年上证综指下跌12.78%,基金公司自购情况均是净赎回状态,赎回规模达4.50亿元;而下半年上证综指有所反弹,基金公司自购情况一改上半年的净赎回情况,反转为净申购,申购规模高达6亿元。

  通过数据统计,基金公司自购、赎回也是“高抛低吸”,颇为准确,某种程度上反映对市场判断。例如,2013年上半年赎回的绝大部分是权益类基金,集中在3、4、5三个月份,此时正值2012年底反弹后的高点,基金公司选择此时间段赎回自购基金,是卖在了高位,即使后来大盘反复震荡,仍然低于当时的点位均值;而下半年申购的大部分是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低风险产品,可能表明基金公司认为下半年风险逐步释放可以入场,开始抄底固定收益市场。

  业内人士提醒,就个人投资来说,可以对基金公司“自购”和“自赎”动向保持密切关注,从中观察基金公司对市场的态度,但同时也应该从自身的风险偏好、对资金灵活度的要求来选择基金,并对新基金在仔细了解基础上具体分析。

  扬子晚报记者 薛蓓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