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流动性风险背后是市场和信用风险

2014年03月03日 09:42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流动性风险是什么?

  按照银监会给出的解释,“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在这里,“合理成本”、“及时”和“充足”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无法满足,都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发生。去年6月、10月和12月,银行体系经历过三次流动性紧张,甚至6月时银行间隔夜拆款利率一度飙升至30%,就是三因素都出了问题。

  银行体系流动性何以紧张?

  在监管层看来,这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问题。为此,监管层希望通过出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借助一套新的监测系统,帮助评估商业银行抵御资金短缺带来的短期压力的能力,以此加强对银行业流动性监管。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真正切实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根本上仍取决于有关方面能否有效化解流动性风险表象下的两个深层次风险,即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某种意义上说,流动性风险是市场和信用风险的表征,流动性风险的背后其实是市场和信用风险。

  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从去年6月开始间歇性爆发,并非无缘无故。虽然这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密切相关,但根子却源自2009年流动性宽松的后遗症。

  为应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随后演变成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央政府果断实施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与此相对应,彼时的流动性也出现了非常态宽松。由于流动性宽松,那些刚开始下跌的房价重新上涨,地方政府借助融资平台大举借贷,新开工、新上马项目更是令人目不暇接。林立的塔吊、轰鸣的挖掘机声……大投资拉动着各地GDP大幅飙升。

  硬币总有两面。这一时期大跃进式的投资,也为如今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埋下了隐患。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也正是从那时起开始日积月累,直至如今流动性紧张几成银行体系常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很简单:大量信贷资金一是投向堪称暴利的房地产市场,直至被房地产开发商绑架,并且事实上,一直到目前,这种资金输送过程仍未结束,虽然输送渠道和方式千变万化;一是投向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地方政府做了很多公益性强、但收入难以覆盖本息、信用风险隐患较大的基础设施大项目。

  非常态流动性宽松的日子当然好过,毕竟是突击花钱,花钱的事好办;一旦货币政策回归常态,银行信贷额度受到管控,流动性不再宽松,一切便不再言笑晏晏、其乐融融。楼市调控政策使房地产信贷受限,地方政府债务急剧膨胀也引发有关方面开始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业,掐断了信贷,无异于要了开发商的命;同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不到款,那些遍地开花的已开工项目怎么办?难道等着烂尾,变成银行的坏账?当然,苦恼的不仅仅是资金需求方,银行作为资金供给方同样因为信贷额度管理而苦恼。好在一边是资金富余,一边是嗷嗷待哺,两者一拍即合,借道信托等各种通道,以短贷长的理财创新业务迅速红火了起来。

  如今,银行的信贷或准信贷资金,或固化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大楼上,或沉淀在平台贷的借新还旧上。大量的流动性“消失”了,而银行自身日常流动性的维系,则不得不依赖银行间市场。可见,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流动性从宽松到收紧是“因”,银行资金错配是“果”。没有流动性逆转,银行就不会为了不良率后移,或者为了赚取更高利润,不惜通过资金错配方式向房地产开发商和融资平台输送资金;没有流动性逆转,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融资平台,也不会不计成本、求钱若渴。

  问题是,形势在变,市场也在变。现在要想重回2009年时那种流动性宽松状态已无可能,银行必须直面流动性新环境以及自身的资金错配现状。从这个意义上说,监管层认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问题”是对的,要求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也是颇具前瞻眼光的。外部环境无法改变,银行就必须改变自己。如果商业银行依然执迷于将日常流动性需求系于同业,无异于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

  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资金错配”是绕不过去的坎。因为资金错配,才使得一方面信贷存量越来越大,资金周转速度越来越慢,流动性日益紧张;另一方面资金错配也使得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倒挂,银行获取短期资金的成本越来越高,逐利冲动日益强烈。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风险,一旦借新还旧难以为继、平台贷出现信用风险,深陷其中的银行,将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日常流动性危机。

  当前,美国开始缩减QE3规模,外围流动性充满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微观经济主体收入也充满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体系资金紧张的现象频繁出现,不仅预警着银行体系资金错配严重,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刻不容缓,也预警着中国经济必须高度警惕和防范因此而来的“硬着陆”风险。这或许也能很好地解释,何以央行在2013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对流动性问题高度重视,而银监会何以马年第二周,就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