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改革动力”将击碎“唱衰”中国者的预言

2014年03月06日 09:24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

  答案是改革。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区别情况,分类推进,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多释放改革红利”。

  哪些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农村改革、流通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还有油改、气改、水改、电改……可以说,改革创新已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都会为其他改革顺利推进创造条件。

  改革能够释放多大红利?政府工作报告告诉人们,去年,仅扩大“营改增”试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就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后,去年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这些实实在在的红利,不仅表明中央政府在改革方面说到做到,也有力保障了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更让“唱衰”中国、“做空”中国者大跌眼镜。

  这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经济依然拥有强劲的内生增长动力,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依然看好,这也就是中央政府何以将今年GDP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的原因。只是,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动力,而动力则要向深化改革要。只有通过更大力度的改革,释放更多红利,今年的中国经济增速才能像去年一样,虽然预期目标7.5%,但实际增长是7.7%。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政府工作报告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改革全景图,其涉及领域之广,将要推进的改革力度之大,都远超市场预期。以金融体制改革为例,今年不仅会“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还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度改革、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如此多的改革同时发力,将会使“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而实体经济之树枝繁叶茂、茁壮生长,必然会造就一个经济繁荣的中国。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并非易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改革进行到这一步以后,好改的都改了,好吃的肉都吃过了,剩下的都是不好改的,我们叫啃硬骨头。既然是硬骨头,要“啃”,就得下力气,用狠劲,就得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近一段时间以来,海外“唱衰”中国者显然看到了深水区改革的艰难。他们认为,中国的信贷泡沫严重,“中国由债务拉动的增长终将失败。”“唱衰”者没有看到,在今年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中,中央政府将“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防止和化解债务风险”;同样,“唱衰”者可能也没料到,中央政府会在金融体制领域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约束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

  新一届政府上任的第一年就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今年的改革力度更甚于前,改革同样会取得成功。那些“唱衰”中国者,最好睁大眼睛看看中国大地上正在推进的火热改革,最好不要低估中国领导人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否则,像美国“卖空大师”詹姆斯·查诺斯那样,总是预言“中国经济将在一次惊人的房地产泡沫爆裂中崩溃”,而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势总是让其预言失败一样,“唱衰”者丢掉的不仅是面子,同时也失去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的机会。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