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周小川称存款利率放开在望 盘点各国利率市场化影响

2014年03月14日 16:10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利率市场化,或者叫放开对银行存款利率的管制,是这两年在国内反复提及的话题,日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存款利率放开,也就在最近一两年,指日可待。

  周小川:存款利率最后要放开,这个应该也是利率市场化中最后一步,因为咱们其他的很多利率都已经放开了,我个人认为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由于管理方式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市场上肯定就会出现一些新的过去没有的机会,可能就会有利率在一定期间内有上行的可能性,但是随着广泛的竞争的存在,利率最后还是会有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来平衡出来。

  去年7月,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如果存款利率未来放开,这就意味着政府正式解除对银行存贷利差的保护,银行将以供求关系来决定市场的资金价格。

  上世纪90年代,经济相对发达,银行和金融体系也很健全的香港对这个课题也表现谨慎。中国日报亚太记者李涛说,香港在2000年才最终全面开放存款利率,如今可以看到,在香港的银行中,存款利率可谓千差万别,民众可以有较多的选择。

  李涛:香港的贷款利率一直都没有什么限制,存款利率是从1994年起首先逐步撤销比重较小的定期存款利率限制,而后逐步推进了撤销储蓄和往来存款的利率限制,到了大概2001年全面完成。香港监管局相信增加存款利率的竞争可以有助于鼓励产品的创新和提高效率,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和选择。今日香港之间的存款利率的确是千差万别,比如根据3月11日香港主要银行的存款利率,大型银行像汇丰、恒生的三个月的定期存款利率都只有0.01%,而另一家较小的大华银行则达到了0.18%,是汇丰银行的18倍。

  在香港,尽管不同银行的存款利率有差异,但是低息基本成为常态。往往是年长者选择存钱,而年轻人则会寻找更高收益的投资项目。

  李涛:对于有些银行可能会开出高达5%左右的年化存款利率,但是每家银行都会在背后作出诸多的限制,比如有些存款的起步额要求在100万以上,所以现在很多银行最忠实的存款客户都是投资历史相对薄弱的年长者,而年轻人往往会把自己的存款放入股票或者基金等具有风险但是回报也比较丰厚的投资方式里面。

  在日本,80年代开始利率市场化,90年代才得以完成。日本富士通综研首席研究员科隆表示,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在于每家银行可以根据贷款对象企业的风险和期待收益率来决定利率的高低。

  科隆:日本的过去的二三十年当中完成的利率所谓的市场化主要的竞争是在贷款利率上面,因为存款利率放开了以后,每家银行的空间实际上不大,但是贷款利率的空间很大,因为一个像丰田公司这样的巨大的企业来贷款,它的风险应该是很小,所以说往往银行会对这种风险很小,收益率很高很好的企业给予很低的贷款利率,就把钱借给他们,你是一个很小的企业的话,我怕你跑了,所以他一定是要求一个比较高的贷款利率。大银行的资金量比较丰富,更多的大企业会来贷款,所以说利率市场化最终对大银行非常有好处,资金更多的集中到了大的银行上去。

  科隆说,银行利率市场化,对于普通人来说,从存款利息上感受不大,不过能够感受到的往往是银行之间由于竞争而带来的服务提升。相比于当下国人更多地追求高收益的理财观念不同,日本人更注重的是安全和稳定。

  再来看美国。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面开放了存款利率的管制。但因为银行风险管理的准备不足,利率管制的全面开放,一度成为后来储蓄贷款银行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利率开放带给美国人的是怎样的服务?利率变动又如何影响美国民众的储蓄和消费行为?凤凰卫视驻美国记者庞哲是这样介绍的:

  庞哲:商业银行在决定定期存款利率的主导原则,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是利润最大化,如果经济好,民众贷款要求高,银行就以提升利率的方式从而获得比较好的利率收入,那么这笔资本也可以用来支付较高的定期存款的利率来争夺储蓄户。但如果经济不好,民众贷款需求低,银行也就降低贷款的利率方式,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贷款民众,对定期存款客户的利息也就会随即下降,民众就将资金从银行取出来,投入到利息较高的投资项目。美国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联邦储蓄金的货币政策的调节、金融市场监管等等因素都会对银行利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