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支付宝等或受监管 有人开始从余额宝转出资金

2014年03月18日 10:04 来源:杭州日报 参与互动(0)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上周四央行紧急暂停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随后,市场传出另一项更为严厉的监管政策:央行在一份征求意见稿规定,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积不能超过1万元。

  “如果这个政策真的实施,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将是一个沉重打击,类似余额宝这样的产品将名存实亡。”杭州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还是征求意见阶段,或许还有回旋余地。

  听说转账可能受限制 有人开始从余额宝转出资金

  昨日,关于第三方支付账户将受严格限制的消息到处疯传。上周六,支付宝官方微博召开例行发布会,称就央行正在对《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指导意见》草案进行征求意见,已经将相关意见反馈给了央行,并且在密切沟通之中。

  其中关于第三方支付网络支付的草案规定,转账方面,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消费方面,个人单笔消费不得超过5000元,月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超过限额的,应通过客户的银行账户办理。而通过银行账户转入的资金,有可能无法向银行账户提回。

  在2月28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出面召集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开会,就如何规范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征求意见。当时提出,支付机构应对转账转入资金进行单独管理,转入资金只能用于消费和转账转出,不得向银行账户回提。

  尽管还在草案阶段,不少用户已经开始紧张起来。昨日杭州的刘女士跟几个同事一聊这事,大伙都觉得钱放在余额宝会变得很麻烦。“我在余额宝账户里有2.5万元,昨天就转出了2万,留个5000元用来淘宝购物。”刘女士说,万一这个政策真的执行,钱转不回银行账户就不方便了。

  限制第三方账户余额 网购族和投资族或将受到影响

  作为最先拿到央行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目前的用户基础相当广泛。此前的统计数据显示,余额宝用户已经多达8100万户。因此,若此传言成真,支付宝显然将首当其冲。

  此外,当前诸如高校大学生助学贷款等业务也是通过支付宝转账完成,不少家长甚至习惯了将支付宝作为定期给异地就读子女转账生活费的免费渠道。“租客的房租也是每季度定期打进我的支付宝账户的,如此一来,我就得把这一汇钱渠道关闭了。”这是杭州市民沈鑫在听闻这一消息时的第一反应。而庞大网购族的崛起,也将许多人的购物习惯从传统卖场转向了网络。因此,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限额和年累计限额的影响,也许会比预料的更广。

  “如若最终管理办法如此,那这就意味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宝宝类产品累计申购不能超过1万元。”阿里小微理财事业部相关人士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热衷于将手头闲钱投放进余额宝、理财通、零钱包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宝宝控”投资者们,其大笔资金的自由转入转出也将触及“天花板”。

  杭州一位电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央行的草案意在让大家恢复以前的消费模式——直接通过银行账户支付。因为草案限制的是第三方支付中的余额支付,不是银行网银支付。而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高收益让大家把钱留在支付宝里。

  “央行这么做等于说让大家别把钱存在余额宝里,余额宝还怎么玩下去?”上述人士这样评价。

  不过,支付宝在其官方微博中表示:“草案就是还处于草拟的阶段,远未正式颁布更没实施。请大家对监管机构也对我们保持信心与耐心。”

  线下条码支付

  杭州仍然可用

  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紧箍咒还没落下,而虚拟信用卡和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的禁令已经下发多日。上周五,受到虚拟信用卡被勒令暂停的影响,中信银行的股票停牌半日。16日晚间,中信银行发布澄清公告称,中信银行微信联名信用卡及中信淘宝异度支付联名信用卡,两款金融产品均处于测试阶段,尚未上线运行。该行将严格遵守监管机构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相关产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的评估工作及正式推广前的测试工作,完善产品的管理制度,控制风险。

  昨日,复牌后的中信银行继续暴跌,截至收盘,该股报4.56元,跌6.75%。经过最近三个交易日连续下挫,目前中信银行股价累计跌幅达16.63%,三日市值累计蒸发425.76亿元。

  还在“娘胎”里的虚拟信用卡暂不出世了,而已经在杭城一些便利店推广的条码(二维码)支付却并没有受到影响。昨日,记者来到绿洲花园附近的一家便利店,在挑选了一杯新希望牛奶后,询问收银台能否使用支付宝的条码支付,收银员表示可以。于是记者调出支付宝钱包里的个人条形码,收银员用扫码机扫码结账。(记者 朱雪利 实习生 沈旭辉)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