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贷款门槛提高典当行业务增长

2014年03月20日 08:5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吴先生是一家小型贸易公司的老板,最近他接了一笔比较大的生意。由于手中的资金不足,于是,他想将自己的房产抵押给银行贷款。可是跑了几家银行都被拒了,原因是他的房产还没有还清贷款。

    今年以来,银行对房产贷款不仅没有了优惠,而且门槛还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银行可以给没有还清贷款的房产按新的评估价来贷款,但目前各家银行都停止办理此类业务了。

    不能眼看着生意泡汤,吴先生只好另寻“钱途”,找到了典当行咨询。他发现,目前典当行可以给贷款未还清的房产借款,尽管利息要比银行的抵押贷款高很多,但为了生意需要,他还是选择了房产典融资。

    银行贷款门槛提高 两类房产无法抵押贷款

    作为去年房贷市场的亮点,抵押贷款量在去年取得了大幅增长,但是在整体房贷收紧的情况下,今年抵押消费贷款的审批也变得更加严格。

    首先,有贷款的房产已不能再作为抵押物。“消贷易”是招商银行推出的一款以房产为抵押的消费贷款产品。去年,无贷款房和有贷款房都可以作为抵押物,但是在上周当北京青年报记者咨询相关业务时,其工作人员表示,招行“消贷易”已不接受有贷款的房作为抵押物。对于没有贷款的房产,最高只能按评估价的七成放贷,但总贷款量不能超过200万元,而且最少要等上一个多月才能拿到贷款。不仅招行不再接受有贷款的房产作为抵押物,光大、中信等银行也不给有贷款的房产做抵押贷款了。对于经济适用房,不论是否满五年,银行都不给办理抵押贷款。

    其次,抵押消费贷款利率年初不仅没降,反而有所上浮。光大银行方庄支行个贷经理表示,用于消费的房产抵押贷款利率最少上浮20%,用于企业经营性的房产抵押贷款最少上浮30%。中信银行知春路支行个贷经理表示,房产抵押消费贷款利率要上浮30%到35%。

    房产典当更灵活但利息远高于银行

    当银行对未还清贷款的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采取关门政策时,典当行却为他们敞开了窗口。据了解,北京多家典当行都可以给未还清贷款的房产进行典当,同时也可对取得房产证的经济适用房、成本价住宅(含央产房)、危改回迁房进行典当。借款额度最高可达房产评估价值的75%,但是利率却要比银行高很多,房产典当利率最低2.5%/月。

    据一典当行的工作人员介绍,个人房产办理典当要准备好房屋产权证、购房合同及发票原件;身份证原件、户口簿原件;配偶身份证原件或房地产共有人身份证原件;婚姻证明(结婚或未婚证明)。

    如果是公司房产典当则要准备房屋产权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购房合同及发票原件;企业法人身份证明、法人授权委托书、经办人身份证原件;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加盖公章);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或董事会决议。

    相对于银行目前少则一两个月,多则数月的等贷期来说,典当行放贷的速度要快很多,最快可以做到当天放款。

    房产典当量有所增加

    今年以来,银行对房贷的持续紧缩政策导致很多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首先,由于银行对房产抵押贷款审批越来越严格,银行放款时间也有所延长。其次,银行对于房产抵押贷款的门槛也在提高,对于房贷未还清的房产和经济适用房,目前银行已经不再发放抵押贷款,致使一些急于用钱的业主开始寻找其他利用房产融资的渠道。其中,典当行就成了房产短期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

    据鼎成典当副总经理胡波介绍,今年以来房产典当业务量出现了一定增长,多数是中小企业主用自己或公司的房产抵押进行短期贷款。与银行贷款相比,典当对房产的属性不做过多要求,不管是商品房还是经济适用房,只要产权明晰就可以。另外手续简便,放款快,有的甚至当天可以得到贷款。但房产典当仅适用于短期融资,一般两到三个月,最长不能超过半年,而且利率要比银行贷款高很多。目前一般房产典当的折当率为评估价的七成,以几十万到100万的小额贷款为主。对于数额大、时间长的融资需求目前还只能靠银行贷款。

    文/本报记者 周宏

    摄影/东方IC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