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双向波动将刺激人民币汇率期货面世

2014年03月20日 11:22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央行宣布3月17日将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幅度由1%扩大至2%,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双向波动与下行空间被进一步打开,汇率支持经济的空间进一步放大,美国财长随后表示欢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波幅扩大之后,对于中国外汇市场、海外离岸市场的发展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2014年2月底人民币即期汇率出现罕见急跌走势后,一度日内暴跌500余点,使得2013年累积升值幅度大幅缩水,即期汇率与香港等离岸市场差距大幅缩小,为新兴市场国家两度汇率暴跌以来所仅见。进入3月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尽管对此市场解读不尽相同,但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易纲、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等均表示,人民币下跌属于正常波动,双边波动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的弹性,更应该关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期的趋势。

  针对人民币明显下跌将有力地支持和刺激中国出口,增强中国贸易顺差,多年来美国念念不忘的“汇率操纵”是否已偃旗息鼓呢?美国向来不忘及时抛出“汇率操纵”的大棒。日本安倍内阁抛出“安倍经济学”以来,日央行连续扩大宽松政策,并以达成通胀目标为政策目的,刺激日元明显走软。美国财政部就曾“及时地”对日元贬值提出警告,要求日本不要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2013年日本经济增长愿望很高,但实际复苏有限,美国“汇率操纵”的警告才没了下文。

  此番人民币出现连跌走势,国内即期汇率向下收拢与离岸市场的差距,汇率跌幅明显,且反弹有限,对于未来中国出口已经构成有利支撑。中国国际贸易账在1月份大幅超出市场预期,虽然2月份受节假日及外贸企业“抢时出口”和“进口先行”的经营习惯的影响,录得229.8亿美元逆差,但3月份节假日完全结束,欧美经济逐渐回暖,央行扩大汇率波幅至2%后汇率下行刺激出口的空间大幅扩大,中国出口扩大之势应会快速弹升延续,因此,不止市场各方纷纷调高对中国对外贸易预期,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也在两会答记者问中表示,完全有信心实现中国2014年7.5%的外贸增长。

  目前人民币汇率急跌的好处尚需要时间才能完全发挥出来,汇率支持经济的预期空间还未实现;另一方面国际上事件众多,像乌克兰事件就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一些美国议员或许还腾不出手来;但这不能说明美国已忘记挥舞“汇率操纵”的大棒,一旦汇率刺激经济的效果显现,中国贸易账增长、顺差连续扩大,美国想必会拿出来挥舞几下。

  虽然周小川行长、易纲副行长、朱光耀副部长等均已表态,市场不必过度解读人民币汇率下跌,但市场却想得更多,除了双向波动常态化以外,扩大波动幅度也已实现,可见市场预期中已早有双向波动、扩大波幅的准备,市场供求基础和市场适应性也越来越强。离岸市场经此番剧变之后,多空双边押注增加、交投活跃,双向波动有望渐成常态,并有望拉动人民币计价的市场交易扩大。随着与人民币直接交易的国际货币越来越多,双向波动也一定会刺激中国本土的人民币汇率期货加快面世,本土推出汇率期货有助于缩小本土与离岸市场现汇差价,平衡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期货的偏差。

  一旦推出人民币汇率期货,则美国关于“汇率操纵”的指责依据就不复存在,也会使中国外汇市场在传统现汇交易的基础上,迈上期货交易、掉期交易的重要台阶,人民币融入国际外汇市场就更为紧密,国际化步伐则会大大加快。此外,人民币离岸市场经此大跌之后,多空交投渐趋活跃,也刺激了海外对人民币的需求,尽快开辟、拓展人民币在境外的计价交易市场就提上日程。目前,离岸市场除人民币现汇、期汇交易之外,最为常见的人民币计价交易就是人民币债券交易了,目前香港、新加坡和伦敦均有人民币债券上市交易,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频繁波动,离岸市场人民币债券交易将成为重要的境外计价交易市场。

  香港的人民币债券交易已经融入当地金融市场,人民币现汇、期汇交易在全球规模也遥遥领先,而且香港市场有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交易,所以,人民币债券交易是境外人民币计价交易的先行者和引领者。而深圳前海探索金融改革,香港人民币可以直接以贷款方式进入境内,与上海自贸区实现人民币跨境流动具有相似的意义,不仅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加速,人民币在境外流通、交易的基础和前景也不断拓展,因此,香港早几年就在规划的人民币计价的股票交易等,经过双向波动、扩大波幅、汇率期货等环节,也可能会加速到来。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