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借鉴互联网金融:取其长补己短

2014年03月28日 09:50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互联网金融其实并不是业务模式的创新,一些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产品其实都是银行已有的业务模式,而互联网企业所发挥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渠道创新上。”

  金融需求有一些相对特殊的地方,事实上也较难实现“用户至上”。“因为哪怕你只有万分之一的风险,也是必须进行揭示的,再好的客户体验,一旦给客户造成了损失,都将归零。”

  记者杜金近日,有关虚拟信用卡、二维码支付以及快捷支付的市场“论争”,让互联网金融成为焦点话题。实际上,无论这些话题被冠以“竞争”也好,“对立”也好,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带给传统金融业竞争压力的同时,也为其进一步改善和创新金融服务提供了新思路。

  如何从这些看似“搅局者”的身上借鉴有益服务理念以取长补短?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改善和强化服务模式创新以提高银行业服务水平?其实,互联网金融的“他山之石”可为银行所用。

  挖掘渠道创新的价值

  央行近日表示,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的理念、方向、政策始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换句话说,监管层对于互联网金融的鼓励,其实更在于其“小而美”的互联网特质,能够满足传统金融服务覆盖的薄弱领域,改善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最终是“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企业对银行传统产品和服务的互联网化流程再造,值得银行业思考。“互联网金融其实并不是业务模式的创新,一些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产品其实都是银行已有的业务模式,而互联网企业所发挥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渠道创新上。”某银行电子银行部人士表示。

  渠道创新最直观的感受在于降低了门槛。“互联网企业在销售渠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将原有的理财门槛和产品流动性无限细分,使理财产品供给深入到更多民众中去。”赛迪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创新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江晶晶对记者表示。

  拿余额宝来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一般都是5万元起售,对5万元以下的受众是一个空白,但余额宝用碎片化的理财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华泰证券研究员陈福表示,互联网企业推出的金融产品,一是填补了中低端用户的理财服务空白;二是“日积跬步”形成鲶鱼效应,极大地教育了投资者如何进行互联网理财。

  这其中,支付结算是转变中的关键环节,需要变得好用、效率更高,而这无疑也是支付宝等互联网企业大力推广不需要U盾、不需要密码的快捷支付的考量所在。上述电子银行部人士表示,银行改造支付系统本身并不难,但需要业务流程创新上的配合。也就是说,银行的创新应集中于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产品的效率以及扩展产品的客户接触渠道等方面。

  让“1+1”能够变成“2”

  对消费者来说,能否“一站”满足尽可能多的消费需求无疑是其选择商家的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

  经过长期经营,互联网企业已经形成门户、电商、社区、垂直等几大类型,平台的搭建也比较成熟,而平台带来了消费场景,构建了互联网生态圈,使得客户粘性进一步提高。这可以说是互联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的另一“杀手锏”。

  陈福表示,这一点在银行卡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国内银行卡的发行量多达几十亿张,但真正被使用的估计不足35%,大部分账户处于休眠状态,其原因就是账户本身不具有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内容。

  “跟互联网企业相比,其实银行发行了太多的介质。”一位银行个金部人士也对记者表示。

  “像微信,它的优势在于搭建了一个完整的平台,什么东西都能往里装。”该人士说,这个平台就像个参数化的东西一样,比如说之间有个“1”,后面加个“1”就成了“2”,但银行的系统以前不是这样的,“1”就是“1”,加起来也不等于“2”,因为是独立的。比如银行系电商平台投入很大,但多多少少存在封闭、单一等缺陷。

  今年,各家银行就将如何进一步升级其电商平台已列入日程。农行管理层日前在2013年年报发布会上表示,在B2C领域,探讨在“三农”金融领域建立垂直电子商务平台的可行性;在B2B领域,把现有的电商服务平台进行改造,由封闭变为开放,能够为产业链和商业链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电商金融服务。

  合理把握创新界限和力度

  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开放、平等”的特性以及“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余额宝设计之初,项目团队就强调必须将投资门槛定为1元,结算周期定为“T+0”。而互联网企业平台的设计,也是从方便客户体验出发,尽可能地简化操作。“从这个角度来说,银行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还应转换角度去关注客户的操作感受,放低姿态去迎合互联网时代的消费习惯。”上述人士强调。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客户体验并不是个筐,不是什么都能往里装的。“IT人士认为客户体验是第一位的,但在金融界人士看来,风险也是第一位的。”而央行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同时也警示,“要合理把握创新的界限和力度。”

  上述个金部人士表示,金融需求有一些相对特殊的地方,事实上也比较难实现“用户至上”。“因为哪怕你只有万分之一的风险,也是必须进行揭示的,再好的客户体验,一旦给客户造成了损失,都将归零。”

  不可否认,互联网带来了很多创新,但与互联网行业不同的是,金融业归根结底依旧是个只能“带着镣铐跳舞”的舞台。“二者在各自的优势下明确分工,加强合作,由专业的人才专注于发展行业优势,跨界合作但谨慎越界,这才是保证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安全性与盈利性的良性模式。”江晶晶表示。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