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宝”粉勿过度关注“7日年化收益率”

2014年04月10日 09: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随着“宝宝”军团的日益壮大,“宝”粉们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不管是身边的朋友还是陌生的投资者们,中国经济网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这款‘宝宝’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怎么样啊?”。对此,有专家表示,投资者在选购“宝宝”产品时,不要过度关注“7日年化收益率”,因为其只能代表最近7日的平均收益水平,但货基的每日收益情况会不断变动,因此,“7日年化收益率”只能当做短期指标来看,“宝”粉们还是要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购“宝”产品。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利率市场化后,活期存款的优势将大大体现,从而威胁“宝宝”的成长。

  勿过度关注 “7日年化收益率”

  对于理财产品来说,收益当然是十分重要的指标,但过度关注某些短期业绩指标,也容易掉进某些小“陷阱”里。眼下,不论是这宝那宝还是基金公司,叫得最响的还是“7日年化收益率冲高”,去年年底,一些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冲破7%,那么这样的收益率对投资者来说是否意味着收益?

  研究人员表示,所谓的“7日年化收益率”,是货币基金最近7日的平均收益水平。事实上,货币基金的每日收益情况都会随着基金经理的操作和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而不断变化,因此,“7日年化收益率”只能当作一个短期指标来看,不能代表这只基金的实际年收益。此外,“7日年化收益率”还存在人为操作的空间,如果货币基金仅靠兑现浮盈来提高收益率,短期内可以把“7日年化收益率”做得很高,但是新进资金的收益率就会摊薄。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货币基金的组合和利润基本都是固定的,当把部分利润抛出来的时候,收益率自然就高了,但当收益率达到很高的时候,就证明这一货币基金配置组合已经实现了利润,后面就不可持续了,再去买它其实并不能享受已经实现的高收益。

  所以投资者没有必要盯着“7日年化收益率”很高的产品,投资货币基金是个长期过程,不能用太过短期的眼光看待。一个产品就算“7日年化收益率”高达10%,分摊至每一天其实也微乎其微,如果仅仅是昙花一现,远不如花些时间挑一个收益更稳的“宝类产品”。

  利率市场化或威胁“宝宝”成长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利率市场化后“宝宝”危险的时刻或将来临。银行将活期存款利率如果提高到3%以上,活期存款的优势大大体现,“宝宝”的收益和规模可能会大幅下降。而面对传统银行的联合绞杀及监管的不断收紧,靠银行协议存款获得高收益的生存之道被堵,“宝宝”要绝处逢生就应开拓新的投资渠道,如投资银行间市场的产品、金融债等。

  广发证券分析师黄鑫冬称,一旦货币基金吸引力下降,收益达不到客户预期,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将集中体现,可能面临大规模赎回风险,形成巨大的流动性风险。长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向威达也表示,互联网金融理财中的货币基金,其多数资产投资于银行协议存款,投资集中度较高,其风险不断积聚并日益凸显。

  华泰证券分析师王乐乐认为,近期基金公司的“提前支取不罚息”的政策红利终结,意味着基金公司要拿出更多的钱以备客户赎回,届时基金公司将面临维持高收益和保持流动性等多重挑战。蒋柠潞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