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业内:期货资管“松绑”方能快跑

2014年05月14日 09:56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泛资管时代,“碎步慢跑”的期货资管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局。期货资管网日前发布的《2013年期货资管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共有30家期货公司相继获得期货资管牌照,期货资管产品账户280多户,管理资产规模约18.8亿元。相比于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和基金动辄万亿元的资产规模,这一数字小得可怜。与此同时,从实际情况来看,多家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进展并不乐观,资管业务范围受限、资金规模小、投资者参与少、市场认可度低,已成为当前期货资管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

    展业“碎步慢跑”

    自2012年11月开闸后,近乎“全牌照”的期货资管业务一度被寄予厚望,业内均期许新业务模式能改变期货公司高度依赖经纪业务的收入格局,带来更高的收入如资管管理费、盈利分成等。然而,推行一年多来,这一资管业务的新晋者并没能在群雄并起的资管战场占据一方。期货资管缘何发展缓慢?

    在现有制度框架下,期货公司只能开展“一对一”的资产管理业务。据期货资管网调查,一个期货资管账户的规模一般在200万元到500万元之间,多数期货公司将期货资管账户的门槛设在300万元以上,并收取1%左右的管理费和20%的盈利提成。

    “从运行一年多情况看,各种策略的资管产品没有出现因超损而清盘的情况,而且80%以上的产品都是正收益,不过,期货资管业务仍然增长缓慢,”中国国际期货研究院副院长王红英表示,目前国内期货公司资管规模还较小,多数公司资管产品规模尚不足亿元,与银行理财、基金等产品相比,投资者对于期货资管的认知度较低。

    传统的银行、证券投资客户多属风险厌恶者,对期货衍生品的认识理念还不成熟,而期货资管不能做固定收益,只能限制亏损比例,盈利后再分成,适合风险承受力较高的投资者。以中国国际期货资管产品为例,“中期量化精选—优势1号”的起步资金为200万元,限亏比例20%,“中期主动平衡—橡胶核心价值1号”起步资金为100万元,限亏比例30%。“目前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客户仍以单户为主,其中专业的投资者不超过30%。”王红英说,这种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不利于整个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较传统投资工具,期货资管计划的专业程度更高,但人才和团队却相对匮乏,并且期货资管系统技术发展也远落后于实际的业务需求,成为制约期货资管业务发展的瓶颈,”上海东证期货资产管理部副经理石雅彬指出,“一对一”定向的业务范围及较高的门槛更是限制了期货资管的发展规模,使其无法吸引市场新的增量资金。

    虽然去年12月中国期货业协会向部分获得资管牌照的期货公司下发了《期货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放开“一对多”业务,但相关条例尚未出台。在“一对一”的限制下,不少期货公司选择了与基金公司等机构合作,由公司资管部门担任投顾参与投资管理,实现形式上的“一对多”。据期货资管网统计,永安期货、中信期货、海通期货、南华期货、申银万国期货参与管理的基金专户规模均超过各自公司资管规模的数倍。

    期待突破“一对一”限制

    据了解,目前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主动型,即期货公司通过加强自身投资和研发能力,由内部员工担任投资经理并发行资管产品;另一种则是合作型(通道型),与私募合作,由期货私募担任投资顾问,期货公司负责销售产品。后者已成为当前期货资管业务发展的主流模式。

    “总体上看,期货公司资管能力都不强,除了永安期货等个别期货公司较突出外,大多数只具备理论研究能力,而实战操作能力较弱。未来两三年,期货资管还将以私募为主。”某期货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尽管期货资管业务有广阔的前景,对于期货公司而言,却是一场“强者恒强”的游戏。

    “混业经营趋势越来越明显,要培养自己的专业客户,期货公司必须加强直接销售能力,同时发展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在细分化领域里找市场。”该期货公司高管认为,风险管理是期货公司的强项,未来风险管理(现货)子公司业务将是一个大的自留地,期货公司需适时调整策略。

    事实上,期货资管有其自身的先天优势,如衍生品研究与组合投资优势、量化与对冲优势、利用衍生品进行结构化风险管理等。“不过,在资管业务的探索中,期货公司仍面临着与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机构的激烈竞争。”王红英表示,期货资管需找准竞争的方向,从渠道、客户资源、产品结构等方面学习竞争对手的成熟模式,与此同时,更期待政策的松绑,“一对多”模式的放开,将助推期货公司实现“突围”。

    “期货公司要依托衍生品为基础,提供财富管理的平台。只有充分利用衍生品对冲优势及风险管理能力,开发出符合市场需要、客户需求的产品,才能在与其他资管机构的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海。”石雅彬说。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