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理财产品钓鱼营销惹争议

2014年05月19日 09:49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如今互联网理财产品与传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均节节下滑,但一些银行仍不断零星推出高收益产品。不过,正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部分高收益理财产品采取钓鱼营销的方式,规定募集限额,许多客户晚一步就抢不到,只能购买其他收益率低的产品。

  本报读者刘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抱怨,她上周想在某城商行购买一款20万元起、6.2%收益的理财产品,没想到开卖一个小时,就全部售罄。“我上午10点钟跑到银行网点抢购这款产品,就已经卖光了。可之前我已经留出了资金准备认购这款产品,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认购了另一款预期收益率较低的产品。”在刘女士看来,即使理财产品收益率降低了,但总比银行存款利息高。

  事实上,银行某个时间段推出的一两款预期收益率偏高的理财产品吊足了投资者胃口,吸引大量投资者前往认购,但最后认购成功的往往只是少数。广东南粤银行5月初推出了一款行庆理财产品,投资门槛30万元,期限只有68天,预期年化收益率却高达6.2%-6.3%,在当前理财产品市场较为罕见。不过,这款理财产品最高募集规模只有2亿元。如果每位投资者均以最低30万元购买,这款高收益理财产品只能满足666位客户认购。而该行近期发行的其他理财产品,在募集规模上均不设上限,“以实际募集规模为准”。

  钓鱼式销售手法让投资者对高收益理财产品的追逐热情未降反增,但同时也引发了争议。在微博上,有许多抱怨高收益理财产品难抢的投资者。一位投资者诉苦道,“提前10天去申购银行某理财产品,被告知20个亿今早已被秒杀抢购一空”。另一位客户称,“理财产品购买都实行秒杀吗?才几分钟就没啦”。

  对此,专家表示, 银行高收益理财产品发行时,大多先通知大客户认购,普通投资者在获取信息方面不具优势,因此认购成功的难度相对大些。从预期收益率来看,银行发行的网银专属、手机专属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更高,基本上会比在柜台买的同类产品高出0.2-0.4个百分点。大家不妨从网银渠道购买理财产品,而且购买方便。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高收益理财产品购买额度在首日就被抢光,但产品离它的起息日还有好几天的时间。那么,这几天里投资者的资金都只能按照活期利息计息。实际有效年化收益率也会被拉低。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