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理财事业部制改革:且行且探索

2014年05月26日 09:31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记者杜冰自2005年以来,我国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以年均近100%的增速飙升。至今,其募资规模已远远超过如证券投资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募资规模的总和,成为财富管理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头羊。然而,急速扩张的银行理财业务如今已经偏离了“代客理财”的轨道。“类存款”、理财资金流向高风险领域且存在严重期限错配、将表内转至表外的监管套利,由此积聚的风险问题已经成为银行理财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阻碍。

  在急速扩张之后,如今的银行理财市场已到了必须向精细化管理转型的阶段,有效隔离风险成为当下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重点。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事业部制改革作为一种有效阻断风险的组织架构方式而进入监管层视线。

  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理财业务改革的关键,从根本上讲,是要按照国际通行原则,建立风险防范隔离墙,实现理财业务机构和运营与存贷款业务机构和运营彻底分离。作为过渡,当前可在银行内部设立事业部。”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在今年年初的银监会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

  据业内人士透露,监管层鼓励银行理财探索事业部制的题中之义,是希望银行理财规范发展,将事业部制放在银行理财监管的大框架下,提出一系列规范政策。

  银行理财事业部制改革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通过事业部制管理,一方面可以使得理财业务与其他的业务独立管理,与其他业务之间形成风险隔离,能保障管理的专业化;另一方面,条线型的事业部制得以把以前分散在各个部门的风险集中管理,便于总行更好地把控风险敞口,从而也好制定管理措施。”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改革是一大趋势

  由于得益于组织架构上的风险把控优势,业内专家认为,银行理财事业部制改革作为监管层的一个重要导向,将成为银行适应现阶段发展模式的一大趋势。

  “银行理财事业部制改革是目前监管层的一个导向。当前,银行业务发展模式已经处于从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张到精细化的内部管理转型的拐点。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组织架构向事业部制转型应该是一个趋势。”曾刚认为。

  从目前的改革进展情况来看,有业内消息称,目前交通银行和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已在探索理财事业部制。值得关注的是,实现事业部制改革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专家认为,作为一种全新的组织管理架构模式,银行理财事业部制改革也存在一些亟须探索解决的问题。

  业内人士提出,利益重新分配问题是事业部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也是架构改革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

  “事业部制下需要更明确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其前提是人力、财务、信息系统的支持,明确的内部转移定价机制,准确的损益核算。目前各家银行按照监管要求,基本都按照每只理财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独立核算的原则进行操作,因此理财业务收入较为清晰。但理财产品研发、管理和销售涉及总分行多个部门的分工协作,特别是我国银行资产管理部多数不负责销售,理财销售费一般是会计上计入销售部门收入,资产管理部是影子利润、双算考核。事业部下如何划分销售费和管理费以及相关部门成本收入,可能会更加市场化,更需与基金、保险、信托等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竞争营销销售部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贷业务部副总经理周琼认为。

  “如何实现事业部与分行之间的有效联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组织管理考核方面,银行需要做出一些创新尝试,比如双线考核,对事业部和分行形成有效的激励。”曾刚表示。

  与此同时,在银行整体总分行管理的模式之下,单独进行银行理财事业部制改革如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仍需探索。

  “如果银行主体非事业部制管理,而银行理财事业部只是嫁接在传统银行之上,可能会带来事业部条线业务和非事业部业务之间的一些发展矛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单独的银行理财事业部制改革难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事业部制。”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赵庆明对记者表示。

  改革不会一蹴而就

  必须肯定的是,任何一种组织架构都有利弊。业内专家表示,当银行处于规模扩张的阶段,总分行制是最有优势的,但到了精细化管理的阶段,事业部制的优势会逐渐凸显。专家认为,实行事业部制是我国银行业管理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在当前条件下,不可能所有银行一蹴而就。

  “随着整体银行业务模式的转变,事业部制管理一定是银行的发展模式方向,这需要一个过程,监管部门也在做引导。银行理财事业部制改革相对容易一些,因为较传统业务而言,规模相对不大,业务发展模式也没有成型,梳理起来更容易一些,具有后发优势。但不同的银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目标自然不同,推行事业部制必定有先有后。”曾刚认为。

  “事业部制改革要看内外部条件是否成熟。理财业务达到一定的规模、盈利能力比较突出的银行,初步具备了实行事业部制的条件,理财业务规模较小甚至刚刚起步的银行,做事业部制毫无意义。有些银行走得快,可能是整体在做事业部制调整,有的则是一个部分一个部分来做,成熟一个做一个。”曾刚说。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虽然银行理财事业部制的改革初衷是为了实现风险隔离,但防控风险并不单单是采用事业部制就可以完全解决。

  “从国际大银行经验看,资产管理业务虽然实行事业部制,但事业部仍是银行法人下的内设部门,最终的风险仍由银行承担。即使国外银行对业务板块实行子公司制,银行从法律责任上按有限责任原则以出资额为限承担风险,但银行理财子公司仍使用银行品牌,一旦出现问题最终还是可能造成银行母公司的声誉风险和财务责任。”周琼认为,我国银行理财向真正的资产管理转型,还需要各方面的条件逐步具备和银行自身付出艰苦的努力进行探索。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