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定向调控政策手段尚需再优化

2014年06月19日 09:5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随着第二轮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货币政策的指向也更加明确,那就是以“三农”和小微企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

  意图当然是好的,目标也非常明确。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社会需要,不重视实体经济、不把“三农”和小微企业这篇文章做好,很多社会矛盾都将爆发,并有可能直接影响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如企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裁员以及新增的就业人员,又如企业经营困难造成的人员下岗等。

  但是,定向降准到底能带来多大的作用与效果呢?困扰“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是否真的只是资金问题呢?“三农”和小微企业获得资金以后,经营状况是否就能得到有效改变呢?显然,从首轮定向降准出台以来的效果来看,似乎并没有完全达到目的。

  首先,定向降准能否确保资金真正流向“三农”和小微企业,把握并不大。因为,从近年来,特别是新的一届政府成立以来的情况看,有关加大对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的要求一直没有停过,金融机构也都进行过公开表态与承诺,甚至都成立了相关的为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服务的职能部门。结果如何呢?不仅实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又出现了。所以,定向降准新增的资金,同样有可能难以进入“三农”和小微企业。

  第二,在信贷结构已经严重失衡,市场流动性又过于宽松的情况下,通过补充市场流动性的方式来调整信贷结构,支持和帮助“三农”与小微企业,或许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一些效果。但是,从长远看,负面作用与影响可能更大。因为,上百万亿的流动性中,新增的流动性很有可能成为击垮“三农”和小微企业等实体产业的稻草。对中国来说,减少市场的流动性,减少广义货币,提高资金的流动效率,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第三,在对“三农”和小微企业没有根本了解的情况下,那些打着“三农”和小微企业旗号的投机者,很有可能成为定向降准政策的既得利益者。它们通过已经结成的关系网,将信贷资金集中到自己手中,再通过高利贷投放给真正需要资金的“三农”和小微企业,并有可能因此而留下巨大的风险隐患。要知道,按照金融部门目前的操作方式,真正需要资金的“三农”和小微企业,由于抵押、担保等方面的问题,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定向调控政策是错误的呢?显然不是!按照中国经济目前的现状,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发展思维,实行定向调控是完全必须的,而且不能只是短期行为,而必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采取这样的调控方式。但是,定向调控决不能只满足于定向降准,甚至不能以定向降准作为主要调控手段。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告诉我们,减负可能比增资效果要好得多。也就是说,除货币政策手段之外,应当更多地运用财政政策手段,亦即以减税、减负和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政策,给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小微企业真正的实惠。

  事实也是如此,以小微企业为例,如果实行定向财政政策,给企业以减税和减费等,能够享受到这种优惠的,一定是正常生产经营的,且有税费上缴的。否则,就不可能享受政策。如此一来,那些在定向降准政策中可以采取不规范行为获得资金的投机者,要想享受政策的优惠与扶持,也就无门了。政策的受益者,自然也就是那些真正承担了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重任的企业了。

  同时,对那些真正需要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的“三农”和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业企业,可以建立由政府与金融机构联合成立的专项基金,资金由银行提供,担保由政府负责,财政承担利息。这样一来,这类“三农”和小微企业,也就能够得到真正的资金支持,避免定向降准下资金被投机者侵占。

  也正因为如此,定向调控的政策手段,必须依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作出调整与优化。原则上,定向降准手段不应当再用,而应更多使用定向减税、减负和财政补贴。那么,已经出台的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政策,就应该继续扩容、继续扩大范围。只有这样,受益的目的才能更加明确,受益的目标才不会偏离。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