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克强:争取融资成本年内有所降低

2014年07月24日 11:33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昨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审议通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设立经营异常企业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对不按时公示或隐瞒情况、弄虚作假的企业采取信用约束措施,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等工作中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

  会议审议通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建立了反映企业基本经营状况的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并要求即时公布股东出资、股权变更等信用信息,有关部门要对公示信息进行抽查。设立经营异常企业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对不按时公示或隐瞒情况、弄虚作假的企业采取信用约束措施,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等工作中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建立部门间互联共享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对不守法、不诚信行为“广而告之”,让违法企业一处违规、处处受限;为诚实守信的企业树“金字招牌”,让诚信企业在公平竞争中不断增多壮大。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现场

  ◎谈问题

  企业对融资贵反应很强烈

  “很多企业对融资贵的反应很强烈,也很具体。”李克强说,“我们通过简政放权、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让创业者充满热情地进入市场,如果一些政府部门仍然存在‘办事难’,金融机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那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就会备受打击,我们培育的‘市场发动机’就可能失去动力。”

  “有些地方的企业反映,融资链条过长、收费过多,增加了融资成本。还有的企业,从小额贷款公司拿到12%的年利率,都觉得‘很不容易’,因为钱从银行出来的成本就很高。”他说,“这么高的融资成本,市场主体怎么安心创业?长期下去,中小微企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都难以承受!”

  李克强指出,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实际是在改善营商环境。某种意义上,这也体现了政府的“社会责任”。他要求相关部门要联手攻克,抓住几个关键节点和关键环节,协同部署推进。同时,要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期检查工作成效。“要出台几项‘硬措施’,争取融资成本年内有所降低。”

  ◎谈措施

  银行大生意要做小生意也要做

  李克强强调,缓解当前融资成本高问题,要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促进市场竞争,增加金融供给。

  他引用著名小说家阿瑟·黑利《钱商》的故事说:“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大生意要做,小生意也要做,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些银行只做大生意,对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不肯给一点阳光雨露,但对大企业,明明人家不需要‘雨伞’,却还一直送上。这样的经营方式,最后肯定发展不起来!”

  李克强强调,无论是从社会责任还是经营理念来说,商业银行都要想办法,为小微企业特别是新创业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服务。“它们是支撑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金矿’!”

  ◎谈监管

  政府要吹“明哨”不要吹“黑哨”

  李克强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是本届政府的先手棋、关键招,改革最关键的,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放宽准入,减少审批,让更多有意愿的企业进入到竞争平台。但所有进来的企业,都必须要讲“规则”。

  “市场不能搞丛林法则,不能随便‘搞一家伙’、出个‘黑手’,还需要政府这个裁判员。”李克强说,“但另一方面,政府要吹‘明哨’而不能吹‘黑哨’,要明确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手段,允许自然的优胜劣汰,让市场公平竞争、健康发展。”

  李克强强调,加快实施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就是要让政府从过去“依靠行政审批管企业”,转向今后“更多依靠建立透明诚信的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让市场这个经济“发动机”,释放更加强劲的动力。

  >>专家解读

  加强企业约束体现政府职能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企业的诚信问题。”他认为,如何提高企业的自我约束力,提高诚信力,不仅关系到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而且关系到消费者权益的维护等。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企业信息公示制度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础工程,势在必行。核心在于提高政府监管效率,抓住维护市场交易安全的‘牛鼻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刘俊海表示,此前一些部门抱着审批权不放,现在实行“宽进严管”,政府职能更多体现在事中事后的监管上。同时,对企业的失信违法行为纳入公示体系,尤其对于连续违法的企业,其信用体系就会有“污点”,相关部门可以对其进行重点监管,有助提高政府的监管效率。综合新华社中国政府网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