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7月贷款融资额大跌 降息预期升温

2014年08月14日 14:11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7月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总融资规模、人民币存款都出现大跌。数据公布后,沪指应声跳水。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7月份各项“离谱”数据公布,银行会相应调整业务策略,降息或已不远。

  贷款融资规模大降

  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3852亿元,同比少增3145亿元,创2010年以来的新低水平。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69万亿元和5460亿元。7月,人民币存款减少1.98万亿元,同比多减1.73万亿元。

  7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2个和1.0个百分点。此外,外汇占款自5月份以来出现下降趋势,特别是6、7月份外汇占款余额出现了净减少,分别为-868亿元和-2亿元。

  货币政策总量稳定

  “当前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增长仍处于适度范围内,是与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基本相适应的。”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指出,7月份金融数据的回落,与基数效应、6月份“冲高”较多以及数据本身的季节性波动等有关,货币政策“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并没有改变。

  “7月份社会融资减少最明显的是信托和票据,这主要与近期监管部门加强规范影子银行和同业业务有关。”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认为。

  实际贷款需求不足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7月份金融数据不如预期,出现暴跌的主因是需求不足。他表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占据银行贷款业务较大比例的房地产、政府投入等在减少,银行应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银行降息或已不远

  盛松成表示,新增人民币贷款及社会总融资规模暴跌的原因之一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上升,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特别是对一些信用风险集中暴露的地区和领域的贷款投放更为谨慎。

  据7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和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连续11个季度上升,信贷资产质量管控压力有所加大。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7月份各项“离谱”数据公布,银行会相应调整业务策略,降息或已不远。(记者 吴黎帆)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