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7月信贷数据创近四年新低 央行会否降息再成焦点

2014年08月14日 15:24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昨日,央行公布7月份信贷和数字融资数据,其中信贷创下2009年11月以来的最差,社会融资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最差。前期微刺激政策出台不断,而7月包括PMI数据等在内的各项数据也一片大好,为何独信贷如此“差强人意”?数据公布后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情绪,一度使得上证指数在盘中下跌至2200点关口附近。

  央行官网罕见释疑

  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69万亿元和5460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3852亿元,同比少增3145亿元。7月末的广义货币(M2)余额为11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2个和1.0个百分点。

  一系列的数据,超过市场的预料,对此,央行有关负责人罕见地在官网发布信息对数据进行解读。表示7月份金融数据的回落,与6月份的基数较高以及季节性波动等有关,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仍处在合理区间。

  央行解释称,6月新增贷款大幅冲高至1.08万亿元,而7月是传统的“小月”,所以会有一个明显的季节性回落,其实两月的数据合并来看,平均每月仍有7000亿元的新增贷款。

  同时,7月数据还体现出宏观面受到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因素影响,造成7月新增贷款的需求较弱。

  银行惜贷

  此前,无论是汇丰中国制造业的PMI数据,或是统计局发布的制造业PMI,都显示出中国经济企稳回暖,也给予市场极大信心。为何信贷数据却让市场失望呢?

  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陈龙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却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供需两端都表现疲软,今年上半年的增长是一个补库存的过程,在一系列微刺激“退火”之后,复苏基础仍不牢固,企业缺乏继续融资的动力。

  陈龙更表示,由于金融机构因为缺乏明确的信贷放松的信号,而且出于风险控制,也出现了惜贷的行为,造成信贷供给不足。数位业内人士也表明观点,认为当前的资金并未回归到实体经济中。

  央行相关负责人也在解读数据时称,“6月份的‘井喷’消化了大量的贷款需求,金融机构还处于补充的阶段。另外,受到存款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管控压力上升,对一些信用风险集中领域贷款的投放也更为审慎。”

  央行会否降息引关注

  降,还是不降?从去年开始,此类话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和宏观分析师们关注的话题,然而一系列微刺激政策的出台,也让大家感觉短期内降息可能性不大。不过,7月信贷和社融的数据,让这一话题再度成为热点。

  央行会不会祭出降息的大旗呢?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在6、7月份连续推出调整存贷比、定向降准、PSL等有利于信贷增长的背景下,本应保持较快增长的信贷社融,却现大幅回落,虽有半年末后回落的合理性,但如此巨大的降幅,至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前期定向刺激的手段效果不明显,降息仍具有客观的可行性。

  “央行采取降息是比较可能的”,陈龙认为,从总量的角度看,信贷资源充足,“这说明价格工具的效果是优于数量工具。”

  “央行有两个选择,一是降息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二是通过窗口指导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刘东亮认为如果降息可行,最快8月就能实现。

  不过,刘东亮也认为,并不能因为当前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就过分悲观,居民户中长期贷款没有出现急剧跌落,“只是温和减少,表明房地产销售形势没有预期的那么差”。

  羊城晚报讯 记者戴曼曼、实习生李亚宇报道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