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私募做公募:想起来不错 做起来挺难

2014年09月01日 13:52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私募也可以做公募”的消息,曾让资本市场众多人士浮想联翩、激动不已,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在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纷纷抢滩公募业务时,私募基金的公募业务依然“但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人才少 成本高

  “我们私募业务都忙不过来,哪还有时间去操公募业务的心!”深圳一家大型私募基金的总经理告诉中国基金报记者,无论私募还是公募,本质上都是做投资,但要把现有私募的操作理念和策略复制到公募业务上,却不是嘴上说说这么简单。

  “首先是人员,一般私募最多就十几个人,如果要做公募,短时间哪有那么多适合的人才配备?公募基金都在闹人才荒呢!”上述私募基金总经理表示,很多私募基金都是老板一个人干起来的,很多时候是老板说了算,而公募基金体量大,需要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这对私募基金创始人的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而现实是,大部分私募基金的创始人都是投研出身,在管理上并不内行。

  一家原本打算做公募业务的私募基金市场负责人表示,之所以迟迟未正式开展公募业务,主要还是做公募的成本太高,投研、风控、营销、渠道这些业务线都要招人,何况还不一定招得到合适的人才;而且,从目前股票市场的行情来看,至少三五年内都很难看到公募业务赚钱的希望,公募计划因此被搁置。

  这一说法得到多位私募管理人的认同。公募业务需要强大的后台运营系统,这些都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私募基金目前显然难以承担如此高的运营成本,而现在公募业务的第三方外包业务市场又不成熟,对于投资管理行业来说,任何小问题也许都是大风险,只要这些问题尚未有较为明确的答案,私募都不会轻易涉足公募业务。

  此外,虽然债市整体不错,固定收益出身的私募更有做公募的冲动,但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公募基金都搭上了这班快车,而私募没有客户资源和流量,想做固收类公募业务并不容易,不得不放缓进军公募的脚步。

  理念磨合难

  毋庸置疑,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在投资理念、操作模式、客户习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一旦私募涉足公募业务,两者间如何磨合、能否磨合成功,都对私募基金提出了很大挑战。

  沪上一家知名私募副总经理表示,私募的客户主要是高净值客户,相对比较认可产品管理人的投资理念和操作策略,除非私募业绩大幅波动,一般不会频繁申购赎回,私募产品也只是在约定时间内打开申购赎回,对基金管理人的操作扰动比较小;而公募产品针对的是“屌丝”客户,此类客户抗风险能力较差。

  “不可否认,公募业务前景可观,但客户的频繁申购赎回的确不适合我的操作策略,而高净值客户要理性很多,允许我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真正执行我的投资纪律,实践我的投资理念。”深圳一家主要投资医药股的私募基金总经理表示,目前对公募业务不感兴趣,未来时机成熟,公司“内功”修炼到位,也许会涉足公募业务。不过,上述私募基金总经理认为,公募主要是靠管理规模取胜,收取固定管理费,而私募主要是靠业绩提成,两者的收费模式和盈利模式大不一样,真正把私募做好了,利润率其实远高于公募基金。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