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棍子打死P2P大单业务也不公平

2014年09月01日 14:39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会在朋友圈转发任何有关红岭创投的媒体报道,负面报道亦是来者不拒。

  上周,老周转发了某媒体撰写的“岭创投2亿大标‘福建一号’违反行业规则”的文章,鲜有情绪波动的他,配上一句质疑“游戏规则谁来定?”似乎是对外界置于其标的额度越大、风控越难把握的判词心有不满。同时,老周亦多次公开强调,不会缩减大单业务模式,大单风险总体可控。

  但是,随即而来的广州纸业1亿坏账,让老周有种被打脸的感觉,因为这为“大单业务风险过于集中”的批评找到了落脚点。

  红岭创投并不是大单业务的独行者。温州贷、爱投资、积木盒子等P2P,均不乏金额高、面向企业贷款的标的。

  有银行业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这已经与银行的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在一定程度上重叠了。然而,P2P并没有银行严谨强大的风控与征信后台,所以,部分银行都无法避免的坑,P2P踩空跳进去,就再正常不过了。

  比如,这一次的纸制品重复质押骗贷。

  不过,从商业道德上质疑P2P不侧重于个人投资者,是说不通的。没有谁规定P2P只能践行“普惠金融”,任何商业模式天生都是逐利的。况且,说大单的风险高,但P2P开展的大单业务,多数做的是银行的短期过桥资金拆借,融资企业很多时候其实已经取得了银行的授信,寻求P2P资金多是为了填补银行放款期的空档。

  换言之,融资方已经取得了银行的信用背书,P2P看重这一点,介入到类银行的授信业务,这也可以理解。

  此外,除了直接募集大额资金,P2P的大单运作还有很多其他形式,信P合作就是典型的例子。所谓信P合作,即信托加P2P。既然信P合作都能因市场需求,存在两年之久,那么填补银行中小业务的P2P大额标的运作,难道就应该一棒子被打死?

  至于风险,今年上半年16家A股上市银行就有15家不良双升了,你还指望一直蛮打蛮干、没背景、没证信、没央行疼的P2P不出事?

  笔者并非在帮玩大单业务的“老周”们说话,只是认为,游戏规则是市场定的,有需求就有它存在的道理,出了事一棒子打死也有点不公平。

  当然,P2P要自律,风控绝对是重中之重,效率不能牺牲安全。

  老周一面继续强调将大单业务进行到底,一面呼吁要适当提升对不良率的容忍度。笔者认为,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