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的物价指数为货币政策留足空间

2014年09月12日 09:09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当前经济增长、就业状况、物价水平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匹配关系正在发生动态变化,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

  在“新常态”下,保持物价的平稳运行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大目标。国家统计局9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上涨2%,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从最能反映近期CPI走势的环比数据来看,8月份CPI环比上涨0.2%,较上月有所回升。

  总体来看,今年夏季天气因素对我国食品价格的影响较弱,CPI仍处于合理区间,通胀压力不大。

  “无论从CPI同比还是环比来看,都处于近年来较低的水平。”对外经贸大学兼职教授赵庆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经济增长活力仍显不足。虽然我国采取多项举措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市场利率水平下行,但是总体来看企业融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在这一背景下,物价的平稳运行,为货币政策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9月11日发给记者的研究报告指出,CPI同比涨幅下降,翘尾因素是主要原因,非食品价格走弱是重要因素。猪肉价格周期进入新一轮上行通道,但由于前期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充足,对CPI的拉动作用有限。经济增长政策没有对物价抬升形成效应,也为今后宏观政策调控留足了空间。

  面对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物价涨幅有所走低的形势,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定力、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瞄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用调结构的方式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此前公布的重要经济先行指数PMI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11日同步公布的8月份PPI同比环比降幅都有所扩大,反映出需求面依然疲弱,工业领域面临输入型通缩阴影。考虑到当前物价走势以及宏观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市场机构大多表示,保持“底线”思维,“稳增长”成为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经济形势需要“稳增长”政策及货币政策在方向不变的基础上加大预调微调的力度。

  当前外部环境相对平稳,国内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工业生产能力较为充足,夏粮丰收,有利于稳定物价预期。

  赵庆明分析指出,从国际因素来看,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向好势头显著,但是由于其不断缩小QE规模,退出预期强烈,加息提上议事日程,后期犹存不确定性。欧盟、日本以及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而我国国内物价与国际因素联动性强。从国内因素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对物价产生向下的乘数效应,消费保持平稳,我国投资的下滑和消费保持平稳,支撑物价稳定运行。

  交通银行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经济增速运行总体平稳,有效需求不足,对物价的拉动作用有限。由于从8月份开始,翘尾因素将逐月明显回落,因此预计CPI同比也将出现趋势性变化,整体下行的可能性较大。

  平稳运行将成为今年我国物价的基本特点,通胀不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不会对货币政策带来牵制。

  央行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受供给面变化,劳动力、服务业价格存在潜在上行压力等因素影响,物价对需求面变化总体上较为敏感。前期经济回升在物价上即有所反映。未来如果总需求持续回升,可能会加大物价上行压力。2013年就曾出现需求回暖后物价连续较快回升的现象。此外,气象灾害等也可能对农产品供给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对物价水平产生扰动效应。因此,对未来价格走势仍需关注。

  分析人士指出,面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物价平稳运行,货币政策预计仍将保持稳健基调不变,并保持适度流动性,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多种政策工具搭配使用,促进货币市场稳定以及市场利率处于较低水平,继续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专家指出,经济“新常态”下,定向调控将成为货币政策的一大重要特点。当前实体经济中仍然存在融资成本高、融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的问题,尤其是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等的金融服务亟待加强。定向降准主要发挥了信号和结构引导作用,通过建立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的正向激励来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定向调控力度的加大和范围的拓展,有助于信贷结构的优化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