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资行准入与中资行趋同 经营、业务风格难有大变

2014年09月22日 11:5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每经记者 张威 发自北京

  外资行的监管环境或与中资行逐渐趋同。

  上周五(9月19日),银监会发布《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银监会表示,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外资银行行政许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对原办法进行修订完善,使其与现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更好地衔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办法》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修订,一是最大限度缩减行政许可范围,简化行政许可程序;二是进一步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三是强化审慎监管要求。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总体来讲,内外资银行监管将逐步均等化。同时,外资行在经营、业务风格方面预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还会保持现在状态。

  外资行资本补充渠道拓宽/

  《办法》遵循中外资银行监管标准保持一致的原则,在许可条件和程序上最大限度与中资商业银行保持一致。依照相关规定,将外资银行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信用卡等业务的现行规定补充纳入 《办法》,在许可条件、程序和时限方面与中资商业银行保持一致。

  在资本补充方面,将外资法人银行发行债务和资本补充工具的有关规定补充纳入《办法》,支持外资法人银行拓宽资本补充渠道,相关条件、程序与中资商业银行保持一致。

  曾刚表示,过去一段时间,看到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处于比较低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外资银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与管理措施和外资银行特殊的资本结构有一定的关系。资本调整,表明外资行逐步和内资银行管理要求趋同,并没有对外资银行有特殊的对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国内不同类型银行的监管趋同,以保证公平竞争发展。

  曾刚认为,发债给外资银行带来一个很好的资本补充渠道,国内的大银行也在通过优先股补充资本,外资行相对中资银行在增资方面有一定问题,如果是外商独资银行,补充核心资本还是比较困难,因为国内没办法上市,外国母公司要增资,不仅仅要有资金,另一方面,外资金进来还要有相关部门的审批。

  “在国内给外资银行一定的补充资本的途径,对他们的发展很有好处,外资银行可发债主要是其增加了二级资本补充的途径。但核心资本补充目前依然解决不了,因为不是上市公司,没办法在国内上市,募集核心一级资本仍是存在问题,外部增资效率和所受到的管制多一些,而新的资本补充方面,为外资银行创造了条件。”曾刚说,发债会根据银行的战略和发展状况来定,如果快速扩张,又受到资本限制就会发债,不同银行有差异。

  同时,《办法》取消了关于外资银行在所在城市一次只能申请设立1家支行的规定,支持风险管控良好、经营稳健的外资银行通过新设分支机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优化区域布局。此外,还取消了支行营运资金的最低限额要求,规定支行的申请人应“具有营运资金拨付能力”,支行开业时“营运资金到位”,为中外资银行公平竞争、互利共赢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提高商业银行展业的便利性。

  行政许可审批变为报告制/

  根据国务院历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办法》删除了多项已取消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如外资银行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开办借记卡业务、营业性机构分支机构变更营运资金及变更营业地址、设立自助银行、外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筹建延期和开业延期、外资银行临时停业、停业后复业等。对于取消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办法》明确规定实行报告制,加强事中和事后动态审慎监管。

  在总结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监管改革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监管实践,在简化行政许可的同时增加了审慎性规定,强化持续监管。

  比如,在机构设立方面,明确规定外资银行应当建立与业务经营相适应的信息科技架构,具备保障信息系统有效安全运行的技术与措施;在高管人员管理方面,细化了代为履职的相关规定,防范银行业机构在高管人员更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经营风险;在持续审慎监管方面,规定外资法人银行完成股权变更交易后应提交相关证明文件,提高市场准入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对取消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行报告制,强化事中和事后持续监管,通过监管走访、抽查、检查等措施,加强有效监管,避免监管真空。

  修订后的《办法》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以及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指导思想。银监会表示,将继续支持外资银行积极参与中国市场提供金融服务,为中外资银行创造公平、规范、透明的政策环境,促进银行业机构稳健发展。

  自2007年在华外资银行获准转制以来,外资行“本土化”已经七年,但近两年来,不论是业绩增速还是在华市场份额,都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数据显示,除了德意志银行、法兴银行、南洋商业银行等少数几家外资行外,大部分在华外资银行2013年的净利润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华侨银行2013年业绩缩水最为明显,在华的净利润下滑至0.72亿元,而2012年净利润为2.6亿元,下滑幅度高达72%。

  央行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外资行在华人民币贷款规模处于收缩状态,2013年全年比2012年全年信贷总额进一步缩减了391亿元。虽然外资银行在华利润普遍缩水,市场份额也没有提升,但大多数外资银行仍看好中国市场的商机。

  曾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资本补充方面,相对来说对外资行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但因占比份额小,要快速发展也很难。内外资银行要求逐步统一,为外资银行创造好的条件,但不会导致市场份额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从外资银行来看,其风格不是追求短期利润,相对比较稳健。外资银行的不良比较低,资产控制比较好,综合这些特点,外资行在经营、业务风格方面预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还会保持现在状态,但会比以前快一些。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