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龄金融“饕餮盛宴”来袭 机构或遇制度瓶颈

2014年09月25日 12: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北京9月25日讯(记者邢晓宇)近日,我国第一部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已经处于老龄社会初期,未来将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市场渐渐走进投资的视野,各机构争相掘金,俨然已成了倍受追捧的“宠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老龄金融前景虽然乐观,却仍然存在制度瓶颈。

  老龄金融发展迎春天

  有人说,未来几十年的中国人口变化情况中,最值得关注并且对未来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老年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趋势。这句话在几十年前可能会被认为是说大话,不过,眼下却有了最新的数字佐证。报告预测,2050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社会正在大步走向老龄化。

  老龄化浪潮涌来的同时,与老年人相关的消费需求也将呈现跳跃式增长。报告指出,2014-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是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庞大的老龄化人口也造就了庞大的养老金融市场。据悉,目前,我国30岁~59岁的潜在老龄金融服务对象在6亿左右,40岁~59岁的潜在老龄金融服务对象也在4亿左右。以养老服务、健康服务为主的老龄服务业成为市场投资热点,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保险公司等为代表的各路资本竞相投入。

  机构抢滩老龄金融

  庞大的老龄金融市场自然少不了金融机构的身影。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纷纷利用自身的优势,“各显神通”加快布局养老金融。

  从目前市场上银行推出的主打“养老”概念的理财产品来看,其资金主要投向是债券和货币市场,风险偏好以稳健为主,预期年化收益率大多在4%—5%之间。此外,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除了养老理财产品之外,社保资金托管、养老产业的融资服务、企业年金业务和养老金业务也是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重要“战场”。

  保险公司一直是养老金融中的“主力”。一方面,各大保险公司发力商业养老保险;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纷纷涉足养老地产,建立各种养老社区。此外,“以房养老”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城市开始试点。虽然不少细节还有待完善,受惠面还相对较小,但此举的确打开了养老保险的一扇全新大门。

  信托业也没有缺席这场老龄化商机盛宴。近几年,信托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其高收益和稳定的特点,成为一项比较适合老年人的投资工具,投资者既无须担心缺乏知识带来的巨大风险,又可获取较高投资收益,避免退休金持续贬值。

  基金公司近年来也开始加码老年人市场。报告指出,基金公司从2012年开始纷纷试水养老基金理财产品,涉及到公募基金、专户定投产品等多个领域。

  发展遭遇瓶颈亟待顶层设计

  尽管,越来越多的养老金产品频频亮相于养老市场,但由于中国的养老产业刚刚起步,不少问题也充斥其中。如养老储蓄是大部分人目前主要的养老理财产品,呈现出养老储蓄“范围广、比例高”的局面。这反映出中国养老金融产品的单一和低效。养老保险方面也存在过于依赖基本养老保险、其他养老保险补充不足的问题。

  具体以养老保险为例,众所周知,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最大的瓶颈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双轨制”。此外,我国目前还有部分农民和城市居民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的范畴,职业补充养老保险也仅零星存在于极少数企业,由于许多老人依然拘囿于“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商业养老保险并没有完全得到公众的认可。我国去年保险及家庭养老金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为9%,仅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认为,中国老龄产业潜力巨大,但是目前产业发展理念比较滞后,对老龄用品、老龄金融的重视不够,往往是观望的多,真正行动的少。产业有效需求不足,鼓励老年人消费的政策支持不够,扶持政策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不过,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近期,被保险业称为“新国十条”正式发布,政策的刺激与发力或将使我国职业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进入创新快道。然而,诸如养老保险“双轨制”、理财市场监管等问题,顶层设计依然是当务之急。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