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结束QE在即 美联储10月会议或淡化“加息”

2014年10月29日 09:39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美联储10月例会备受关注。如果不出意外,美联储将如期结束量化宽松政策(QE)。种种迹象表明,市场对本月结束QE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本报记者张环作为本周的头号大事件,美联储10月例会备受关注。如果不出意外,美联储将如期结束量化宽松政策(QE)。这将成为一个历史性时刻,代表着自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发起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终结,也意味着全球货币政策格局进入分化更为严重的新阶段。尽管如此,多数市场预测仍认为美联储在结束QE的同时,并不会释放更多的鹰派信号。本次会议料将有意淡化对首次加息时点的讨论,并保留政策声明中如“相当长一段时间”等措辞,旨在安抚市场。相比之下,在美国通胀前景弱化、欧洲经济停滞不前以及美元升值等的影响下,本次会议的一大看点在于美联储官员能在多大程度上承认经济复苏面临的下行风险。若展望偏乐观,则加息时点估计会在明年年中。

  自2013年12月宣布退出QE以来,美联储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的节奏从未被打乱。按计划,10月例会将是彻底结束已持续两年之久的第三轮QE的最后期限。然而自9月以来,美联储却不断释放出鸽派信号。纵然这种种举动有引导市场预期之嫌,但对全球经济的担忧以及美元走强对反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使得美联储异常谨慎。升息预期因此降温。但上周以来,美国方面发布的多项经济数据表现全面偏向乐观,这使得升息预期重燃,却没料到本周一发布的经济数据会逊于预期,使得投资者疑心再起。

  全美地产经纪商协会(NAR)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成屋签约销售指数月率上升0.3%,升幅不及市场所预期的0.5%,但年率录得11个月以来首次上升。同时,全美地产经纪商协会也承认,国内住房市场虽然有所改善,但目前有约15%的房产经纪人称客户不能够获得融资,这表明信贷环境依然偏紧。此前另一项数据也显示,美国10月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跌至57.3,为今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在数据提供商Markit的首席分析师克瑞斯·威廉姆森看来,新订单增长放缓且企业乐观程度下滑,暗示未来数月成长及聘雇可能进一步放缓。

  疲弱数据巩固了市场预期,即美联储料将安抚市场,暗示即便结束大规模购债刺激举措,距离加息依然很远。多数观点认为,美联储或许会在北京时间周四凌晨两点发布的最新利率决议中取消最后15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但对经济前景的展望将用词谨慎,会重点提及经济下行风险,料不会涉及对“加息”的讨论。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发布研报称,美联储10月决议料彻底结束QE,且“相当长一段时间”和“就业市场中存在明显的闲置产能”措辞将仍被保留。该行称,近期美元反弹之势中止的其中一个主因是对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政策预期的重新评估。虽然实际经济活动数据并未显示明显的放缓迹象,但全球经济增长忧虑重燃、更高的资产市场波动性以及美联储部分官员对强势美元的批评,已经令市场担忧美联储将改变其对经济及加息前景风险的基调。加拿大道明证券在发给客户的研报中写道:“会后声明的整体基调应该温和,因为美联储要对抗美元升值造成的货币条件紧缩效应,并须考量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及通缩苗头的潜在影响。”考虑到10月例会既不会有经济预测和利率预估的更新,也不会设新闻发布会,投资人只能通过政策声明寻找线索。业内机构布朗兄弟哈里曼(BBH)认为,鉴于结束QE已是各方的共识,政策决议中关于QE终结的内容可能并无太多值得深入解读之处,这或许让声明内容缺乏看点。

  种种迹象表明,市场对本月结束QE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于首次加息时点,尽管本次例会不太可能给出提示,但各金融机构依然热衷于各种猜测。荷兰合作银行认为,在本周的会议上仍将会有两位美联储官员对政策决议投下反对票,而目前,市场对美联储具体开始加息的时间预期也有所推后,这使得该行也认为美联储很有可能要到明年四季度时才会考虑加息。美银美林分析师团队则认为,近期全球各国普遍低于预期的经济增速状况以及投资者对于主要经济体陷入通缩前景的担心,是此前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巨大动荡的主因。而受此影响,美联储的首度加息时间料将从明年7月后延到11月。BBH认为,从近期美联储三巨头———主席耶伦、副主席费希尔和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的措辞来看,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的利率峰值水平将会低于此前的预估,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或令首次加息时点小幅推迟。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