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央行在公开市场正回购保平衡 资金面趋稳定

2014年10月29日 13:2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本周二,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200亿元14天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交易量均持平于前一期,结合到期量考虑,当日公开市场操作实现零投放/回笼。分析人士指出,伴随SLF等创新型流动性调控工具的不断推出,近阶段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呈现中性特征,正回购利率成为市场更关注的指标;货币市场方面,虽然月末考核仍对短期资金面形成扰动,但随着新股申购资金解冻、月末因素消退,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将陆续回归稳中偏松格局。

  公开市场延续中性对冲

  周二(10月28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200亿元14天期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持稳于3.40%,交易量则连续六期无变化。据统计,本周公开市场共有到期资金400亿元,周二、周四各有200亿元。周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实现零投放/回笼。

  从周度操作的角度看,此前两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结果均为零投放/回笼。市场人士预计,在当前货币市场资金面总体稳定的情况下,本周公开市场再现平衡操作的可能性依然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呈现中性对冲特征。数据显示,从8月30日至10月28日,公开市场累计到期资金2790亿元,央行共进行了15次正回购操作、累计回笼资金2590亿元,期间公开市场实际仅净投放200亿元。与此同时,货币市场连续承受了季末考核、新股发行、国庆长假等多重因素考验,资金利率走势总体仍呈现中枢下移趋势。

  分析人士认为,在SLF等创新型流动性调控工具的不断推出的背景下,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中性操作一方面可以稳定市场对后市流动性的预期,避免市场产生总量宽松的幻想,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非公开市场工具使用效率。与此同时,伴随操作量的弱化,正回购利率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指标,9月下旬以来央行一个月内两次下调正回购操作利率,对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资金面重回宽松可期

  进入本周,商业银行月末考核逐渐取代企业缴税和新股申购,成为影响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主要因素。受此影响,周二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短端资金价格小幅上行,隔夜、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小涨2BP、7BP至2.52%、3.16%。不过,7天资金在尾市出现减点融出,14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更是下行10BP至3.76%,显示当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足,机构对跨月后的资金面预期相对乐观。

  由于月末考核对交易所市场影响有限,而新股申购资金从本周二开始陆续解冻,周二交易所回购市场资金面的改善立竿见影。数据显示,昨日上交所隔夜、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收于3.48%、3.83%,较周一分别大降616BP、94BP。

  分析人士指出,在央行公开市场延续中性操作的同时,SLF等创新型流动性调节工具,不断传递出管理层维护资金面总量平稳适度、压低融资利率的政策意图,在此背景下,货币市场资金面中长期稳中偏松可期。短期而言,随着新股申购资金继续解冻、月末扰动逐渐消退,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将陆续得到进一步改善,银行间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跨月末后有望重回3%以下。记者 葛春晖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