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叶檀:温州民间借贷中心为何不成功

2014年12月01日 14:07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在百度上搜索“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出来的是其他金融机构的官网。这家号称是温州乃至浙江的首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似乎迷失了。

  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于2012年4月26日正式营业,运作的核心是对民间借贷交易信息进行登记备案。但据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透露,直至今年3月1日《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登记才逐步迈向正轨。

  自今年3月1日至11月17日,温州总共备案民间借贷4463笔,总金额55.51亿元。据张震宇披露的数据,条例实施之前登记的只有30多亿元,加起来有80多亿元。而据估算,温州的民间借贷总量现在大概有800亿元,也就是说有高达九成的民间融资未能纳入登记体系;而在已登记的融资中,也有将近一半没有登记融资用途。关于不肯登记的主要原因,张震宇提到,大部分是因为害怕追缴20%个人所得税。

  根据规则要求,“单笔借款金额三百万元以上的”、“累计借款金额一千万元以上的”、“单笔借款金额二百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或者累计借款金额五百万元以上不满一千万元,且涉及的出借人累计三十人以上的”,必须到平台登记。但真正到平台登记的寥寥无几。

  温州民间借贷正规化尝试的这项努力基本失败,源于制度没有跟上。如目前的民间高利贷,暗箱操作,无税收之忧。一旦进入正规市场,由于明确开征20%的利息所得税,收入透明化就会减少20%的收入。绝大部分人不愿意支付税收。

  如愿意冒着支付20%税收的风险,进入借贷登记中心交易,人们希望是风险较低的安稳收益。

  按照《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也有一些信用控制手段,如“民间融资信息服务企业开展业务时应当向民间融资当事人进行风险提示”,“民间融资信息服务企业应当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并建立保密制度,保护民间融资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但违规成本较低,处罚上限20万元,或者是募集资金的5%。

  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平台充斥不信任。平台上没有中介机构,很难想象会有严格的风控。如果平台信用评级造假怎么办?没有办法,甚至不需要信用评级,只规定借贷双方真实披露即可——这是个充满草莽气息的初创平台。

  真正成功的平台到底是怎么样的?

  有大机构在背后作保底支撑。同样是P2P 行业,有平安集团支撑的陆金所受到追捧。这就像人们追捧大银行一样,并不是大银行管理能力有多了不起,而是越大的银行有越多的政府信用作背书。人们迷信大机构,是迷信政府信用,或者是迷信大到不能倒的神话。

  或者是一些身经百战的成功者。比如一些私募平台,资金滚滚而来,门板都挡不住。人们看中的是某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投资明星。所以,巴菲特成为符号。一些公募基金也着力培养自己的符号式明星。

  投资者需要平台的理由,是需要真实信息,是高效的撮合系统,是对合法财产安全的保护。

  一个细节是,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登记的借贷中,有46%至47%没有明确用途,选择登记的原因也大多是因为非熟人借贷。当温州脱离人情社会需要真实信息,而平台恰好能够提供保障,平台才有用。  ■叶檀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