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部分地区三农金融坏账抬升 专家称农业和金融未形成依托体制

2014年12月18日 07:2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经济下行周期,三农贷款坏账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在多地采访发现,不少基层商业银行和农信社正深受其扰。以辽宁省为例,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前11个月,该省60多家农信社总规模约为600亿元的农户贷款中,250亿元为不良贷款,不良率逾40%。另据一位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透露,在西部某些地区,涉农贷款接近100%逾期。

  业内专家表示,涉农小额信用贷款由于鲜有抵押物和担保方的引入,坏账压力高企现象普遍,这也是现代农业和金融体系出现冲突所致,目前二者还没有形成任何一种可以相互依托和互补的体制。

  “这几年农信社的情况都不太乐观,今年逾四成的不良率还是在当地政府加大清收力度背景下的数据。”一位了解情况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农信社在各地都是独立法人,贷款不需要“层层报批”,贷款风控比不上银行,因此坏账率更高。

  比起农信社,体制更为完善的商业银行的涉农贷款资产质量情况要好得多,不过在某些农业大省,三农贷款坏账问题也较为严重,有的地方涉农贷款不良率甚至达到6%或7%,远高于商业银行整体的不良率水平。“尤其在经济下行周期,银行贷款‘良’也可变为‘不良’,今年的压力非常大。”一位商业银行支行人士坦言。

  记者了解到,三农金融坏账问题久未根治。近年来,一些主打小微企业贷款的银行更多地将触角伸入农村地区,并且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引入更多担保方式或是增加可处置的抵押物品种。(下转第二版)

【编辑:张司南】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