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资险企境外展业为何等了32年?

2014年12月18日 13:47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国内保险业在沉淀32年之后终于起航“海外行”,老大哥国寿率先探路在新加坡欲建分支机构。但由于国内保险业起步晚、国内市场潜力大、缺乏精算经验、人才短缺等原因,国内险企“走出去”还有待考量。

  沉淀32年海外展业终起航

  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获悉,中国人寿旗下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获准在新加坡设立一家寿险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亿美元。这也是国内保险业真正走向海外的开始。

  “此前国寿(海外)公司曾在香港、澳门设立分支机构,原则上还属于在国内部分。”国寿海外副董事长兼总裁刘廷安表示,国寿希望借助香港、澳门的开放市场发展海外保险业务,并非真正在海外开设分支机构。资料显示,国寿(海外)公司经营业务包括寿险、投资和信托三大范畴。

  据了解,国内保险公司改革之后,出现产寿险分家走专业化路线,在上世纪90年代不断有民营保险机构成立,尤其在中国入世之后,大批国外保险巨头涌入国内市场,希望从中国这块尚未完全开发的“处女地”分得一杯羹。

  然而,面对国际保险巨头的介入,国内土生土长的保险机构却鲜有“走出去”的冲动。据了解,此前太平保险虽曾在海外不同国家设有分支机构,但均为太平保险由于历史原因扎根美国时所创下的天地。

  时机不成熟为出海缓慢主因

  事实上,早在2007年中国平安曾在越南设立代表处,有望成为海外“吃螃蟹”第一人。然而,时隔多年没有了下文,当地业务并没有开展。有分析人士指出,开展当地业务需要有当地政策的支持,否则将寸步难行。

  面对国内保险业海外行反应迟缓,阳光人寿总裁费一飞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业经营需要很强的专业性,由于国内保险业刚刚起步,国内险企在经营方面还没有成熟的理念、专业人才,专注竞争并不强的国内保险市场是正常的。

  “保险业很多经验是靠积累,寿险是靠精算和风险的控制,对数据处理的能力是需要积累的。”费一飞补充道,而我国停办保险业务长达20年之久,国内的险企还比较年轻,数据的积累需要一定的过程。

  “由于经验不足,保险业缺乏高效的资金运营渠道和手段,以及国内产品结构单一,缺乏产品开发体系,这也是保险机构迟迟未‘走出去’的缘由之一。”费一飞分析指出。

  2012年以来,保险业投资渠道不断放开,为保险业增强竞争力开路。“新国十条”鼓励中资保险公司尝试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为我国海外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这也是此次国寿作为老大哥率先走出国门参与海外竞争的政策支持。

  短期内重点支持国内企业

  此前国外保险巨头在中国市场多以服务本国在华企业为主,为企业及其员工提供各种风险保障。不过,保险机构跨国经营并非一路坦途,很难在短期内迅速扩张。

  某险企负责人表示:“在目前众多进军国外的保险公司中,并没有成功的案例。若大举进军海外市场,就要对目标国家的产业环境、文化、商务习惯等进行详细分析,而大多数保险公司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郭金龙也认为,险企出海经营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业务,开发适应当地需求的产品,适应海外需求的风险,客户退保的风险管理也有待加强。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陈婷婷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