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司声称上市叫停投资人收益 律师称构成违约

2014年12月19日 07:43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唐女士等上了岁数的老人被月息2%的投资产品吸引,但是仅拿到一个月的利息后,本息再无音讯。昨天,经营此项目的北京成吉大易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吉”)一位运营经理表示,集团内有公司正准备上市,目前资金周转有困难,将暂停非必要的对外支出。律师认为,公司此行为构成违约,投资人可以通过法律程序维权。

  月息2%仅靠口头约定

  退休在家的徐先生今年7月接到了成吉的电话推销,“说是做通州星湖园养老产业投资,我想着手头有点余钱,不如考虑一下。”去公司拜访以及实地考察后,8月底,他向这个项目投资了10万元,“4个月的合同,月利息2%,年化收益相当于24%,合同到期后还本金”。不料从11月起,徐先生再也没有收到2000元的月息,“12月底合同就到期了,不知道本金能不能拿回来。”

  同样的问题还发生在许多人身上,“7月底参加投资,合同3个月,投了20多万元进去,就在8月拿过一次利息,”投资人唐女士说,“10月底合同到期,本金也没有返还”。同为该项目投资人的黄先生组建了相同经历投资者的微信群,一位投资人在群里抱怨称:“很多投资者都是老先生、老太太,怎么就跟老人过不去啊。”截至昨日下午,微信群人数已有120余人。

  唐女士向北京晨报记者展示了与成吉签订的协议书,封面印着“星湖养老产业基金投资协议”,全文没有一处提及具体收益率与收益到账时间,“协议里没说给多少利息,也没说隔多久打一次。”对于2%的月息,唐女士表示是对方的口头承诺,并未写入协议书。

  公司拟上市暂停支付

  黄先生向记者出示了一张成吉公司公告的照片,公告称,成吉旗下的一家公司进入重组并购上市阶段,为方便资产评估,将从11月中旬到次年1月中旬停止非必要的对外支付业务,其中包括与公司有业务合作和商业往来的个人,落款为“北京成吉大易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记者以咨询投资的名义致电成吉一位运营经理,他不建议客户现在投资星湖园项目,“集团旗下有公司准备上市,从10月起资金就有点紧,这个项目的利息和本金都暂时给不了。”对于如何弥补投资人的损失,他直言“会结算,但还没出具体政策”。而一位不久前从成吉离职的员工透露,投资星湖园的项目还未动工,“资金没募集够,没开工,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能力还钱。”

  未在证监会登记备案

  记者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查询到成吉,系统显示其合法注册且正常开业。记者随后向12315热线举报,工作人员获知此事后表示,投资并非个人生活消费,“不属于工商职能范围”。记者辗转向多个部门反映,最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热线的工作人员表示,成吉并未在证监会登记备案,“经营基金产品的公司需登记,证监会可以尝试向有关部门反映此情况,建议投资者通过司法或公安途径解决。”

  记者再次致电成吉运营经理,告知对方在证监会未查到公司登记备案信息,但该经理表示类似公司在证监会登记的很少,“审批时间长,通过率低。投资者看公司以往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更靠谱,登记与否没太大影响。”

  ■律师说法

  协议不明

  参照交易习惯

  李建成律师事务所的张雪东律师认为,成吉在此事件中已构成违约,“若协议约定不明应该参照交易习惯,以前每个月打利息,现在不打了,这种行为也是违约”。张雪东律师提到,投资者可用相关录音或投资宣传资料作为收益标准的证据,“合同已到期的投资人可直接起诉公司,没到期的也可通过法律程序解除合同以保护财产安全。” 记者 李秋韵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