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P2P后又见投资新概念:A2P到底是什么?

2014年12月23日 16:27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金融创新如今比比皆是,经常突然冒出来一些新名词,羊晚招财猫此前陆续给大家普及过的知识包括P2P、PPP以及众筹等。但最近又一个新名词A2P冒了出来。相对于P2P,到底该怎么看投资A2P的风险呢?有业内人士一语中的:想要看清楚这类互联网平台的风险,首先得看清募集的钱去了哪里,切勿被悬乎的概念所迷惑。

  融资租赁债权对接投资者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从字面意思来看,A2P就是Asset to Peer,翻译过来就是一端是资产,一端是大众。不过,大部分投资者仍然无法理解这个概念。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找到了提出上述概念的红象金融,按照其网页的介绍,其自称为中国首家融资租赁债权众投平台,“以盘活租赁公司存量资产为基础,把租赁公司优质的应收债权通过红象金融网络平台合法地转让给投资者”,为了显示出与传统的P2P平台的不同,红象称自己“以资产交易为核心”。

  该怎么理解A2P?网贷之家的创始人徐红伟提醒广大投资者,莫要光看概念,而是需要仔细辨别互联网平台中,投资者最终得看钱的去向。以红象金融为例,其选择的多是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相对于以往P2P平台对接的小贷公司或者担保公司提供的项目,红象金融的资金主要流向融资租赁公司。

  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这种融资租赁公司与P2P的合作并非首次出现,具体模式是由融资租赁公司提供项目,将部分应收债权出让给普通投资者。今年以来,已经先后有积木盒子和爱投资等多个平台上线了融资租赁的项目。

  最大风险来自“流动性风险”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A2P可以理解为融资租赁公司将已有的债权转让给普通投资者。那么问题又来了,这样的债权转让安全性又如何呢?

  红象金融的CEO林士强解释称,互联网金融企业与融资租赁行业合作,其安全性主要在于融资租赁行业的性质,即融资租赁主要负责企业生产设备的租借,而不是整笔资金的贷款,所以资金的流向十分明确,“企业只拥有设备的使用权,设备的所有权仍在租赁公司手中”。

  按此理解,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的项目,安全性似乎较高,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此类产品没有风险呢?“风险肯定是有的”,网贷之家的首席研究员马骏昨日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融资租赁的设备一般租期比较长,同时一些包括船舶、飞机等租赁的单笔金额也比较大,主要的资金来源在于承租企业按年或者按月交付的租金,“最直接的风险就来自于承租方的企业能否按时缴纳租金”。

  不过,徐红伟表示,由于融资租赁公司最终享有设备的所有权,因此一般来说融资租赁项目的安全性确实比其他的企业借款项目安全性要高一些,“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流动性风险”。

  徐红伟以纺织企业租赁纺织机为例,假设纺织企业倒闭或者难以交付租金,那么按道理,融资租赁公司就需要处理这一批机器,“但是相较于房屋或者汽车,机械设备的转让或者出卖更难”,尤其如果遇到行业不景气,那么出让设备将难上加难。

  融资租赁和P2P联手或成趋势

  说到这里,一些专业投资者可能懂了,但不少理财“小白”仍旧困惑。按照业内多位人士的说法,A2P的项目本质上与P2P没有区别,前者只是从网站上募集来的资金最终去了融资租赁的公司手上。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A2P项目,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融资租赁。按照定义,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

  近年来,融资租赁行业在国内风生水起。据天津融资租赁协会会长杨海田预测,到今年底融资租赁企业已达到2100家,比去年增加了1000家,增长速度是100%,平均每天诞生3家融资租赁公司。

  这也就是为何业内人士一般认为虽然没有担保公司的担保,A2P平台的融资租赁项目依旧有保障,因为融资租赁公司最终仍然拥有租赁物件的所有权,这就相当于其他借款企业的抵押物。

  那为什么看起来更安全可靠的融资租赁公司要选择与P2P平台合作?原因在于中国的融资租赁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来自于银行渠道,这类公司普遍面临没有稳定资金来源的问题,因此互联网平台自然成了融资租赁公司募集资金的突破口。

  对于P2P与融资租赁的合作,业内人士目前的看法仍然较为积极,杨海田表示对于互联网金融试水融资租赁表示欣赏,“应该持包容的态度来乐观其成,但是能不能真正搞起来,还是要看平台的本事”。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